崔疙瘩村是登封市颍阳镇西南辖区最偏远的一个山村,西接伊川,南邻汝州,位于伏牛山余脉的马铃山脚下,距离登封市区40多公里。
在群山环绕的崔疙瘩村,“长霞希望小学”是村里的唯一一所学校,学校设有一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班,里面有40名学生、3名老师。
在大山深处的“长霞希望小学”,也正是这3名老师,用他们的坚守,实现着孩子上学的渴望。
——探访“长霞希望小学”现状
□记者 杨勇 实习生 吕昊威/文图
留下的都是困难户的孩子
初冬的登封天气有点寒冷。11月9日上午9时,记者从登封市区出发,汽车在山道上颠簸盘旋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崔疙瘩村。
走到村西头,退了色的“长霞希望小学”6个大字映入记者眼帘。校园面积不大,占地1亩多,4间教室;学校人也不多,3个老师,40个学生。46岁的程爱民是校长,教一年级语文,56岁的孙占奎教一年级数学,48岁的女教师刘得龙教学前班。
记者看到,4间教室门窗破旧,窗户玻璃烂了不少,教室讲台水泥地面破损不堪,坑坑洼洼,破旧的木课桌和木凳子残损严重,校园里唯一的体育活动器材只有一个水泥板制作的简易乒乓球台。
孙占奎介绍说,“长霞希望小学”建于2003年7月。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任长霞生前在一次查案途中看到孩子们在破烂不堪的教室里上课,便决定为崔疙瘩村捐建一所新学校。为了纪念英模任长霞,崔疙瘩小学改名为“长霞希望小学”,并在校园立了一座写有“任长霞同志精神永垂”字样的纪念碑。
“‘长霞希望小学’刚建成时,老师有5人,有学前班和一年级至三年级,共4个班近百名学生。由于条件艰苦,有两名老师先后选择离开,现在仅剩下我们3人在坚守着!”孙占奎说。
“现在我们面临最大的困境不是缺老师,而是急需改善校舍,4间教室的墙体出现了裂缝,房顶多处渗水,逢雨就漏。”孙占奎忧虑地说,“教室成了危房,老师和孩子们缺的是安全。”
孙占奎称,因学校办公经费紧缺,教室没有安装电风扇,夏天天热让孩子们跑到校园里的大树下乘凉;冬天教室也没有取暖设施,老师和孩子们在寒风凛冽的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
“现在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小学或镇里去读书,留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困难户的孩子,以至于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孙占奎直言。
三名教师以校为家
校长程爱民家住颍阳镇北街,距离学校5公里多;孙占奎家住颍阳镇陈沟村,距离学校3公里。程爱民和孙占奎两人每天骑摩托车来学校,因为山路崎岖,他俩每天早上基本上都是6点半从家出发。
校园西面有两间瓦房,一间是杂货间,一间是伙房。说是伙房,其实只有一个橱柜,一个煤球灶。橱柜里面只有3个瓷碗,3双筷子,一塑料瓶盐。“一年四季我们不烧煤,只烧柴火。”孙占奎笑着说,“俺三个谁有空谁做饭,粗茶淡饭不讲究,做熟能吃就中。”
身为校长,程爱民既当老师又当保安,3个人一个办公室,3张旧办公桌,3把旧椅子,还有一张旧床。程爱民晚上就住在办公室。“算是寝办合一吧。”程爱民笑着说。
记者步量了一下,办公室有13平方米多一点。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