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平把乱停乱放的电动车、自行车放好
在网上,他有近一万五千名粉丝;有粉丝说:他往路口一站,就相当于一座立交
首先出场的粉丝叫王日平,他到处流浪,却把钱都存到老杨的银行卡上
□记者 乔伟辉 实习生 高鸿鹏 文 记者 李康 通讯员 李响 图
开 篇
2009年3月,杨华民成了郑州首个“交通文明示范岗”的岗长,从此,他的身影就和有“堵王”之称的花园路农业路口联系在了一起。三年风雨寒暑,他在这个路口硬是站成了一道风景。
很多人开车经过,摇下车窗就为看他一眼;遇上下雨,惦记他大檐帽儿的人就多,塑料浴帽会成包地送来;冬至,附近的市民煮罢饺子,先往岗上端;一个厉害丫头抢了他的警哨,微博发出刚刚两小时,粉丝们就把新的哨子送来了。
他是个普通交警,长一个普通样子,不穿警服,扔到老百姓堆儿里一秒钟就找不出来了,但在网上,他现在有近一万五千名粉丝。
当初,为解决该路口的拥堵问题,郑州曾经提出过在路口建高架桥或下穿隧道的方案,最终因周边环境不允许而搁浅。有粉丝说:“杨华民往路口一站,就相当于一座立交。汽车尾气和各种车辆包围中,他让我们的眼睛清清楚楚看到他的努力。没有语言,没有修饰,只有一个人顶在那里,他不停地跑来跑去——那是他最好的工具。”
作家刘震云说,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个词。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
交警“老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疏导交通之外,他还做了什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在这个城市,陆续找来了一些认识杨华民的人,请他们讲讲和老杨之间的故事。
A
“我上网就是看看杨警官又干了点啥”
吃完第二十一个馒头之后,用袖子随便抹了一把嘴,王日平转身进了常去的一个小网吧。
此时是4月15日晚上7点,一旁上网的人不停地打量他:气温都飙到二十多度了,他还穿着棉裤、厚毛衣,头发凌乱,大颗粒的灰尘清晰可见。相邻的一个男孩皱皱眉,挪到了离他较远的地方。
打开电脑,王日平在“百度”里搜索“郑州交警杨华民”,开始逐条浏览。“我上网就是看看杨警官又干了点啥,此外看看新闻,不玩游戏。”王日平说。
王日平是山东临沂人,靠捡饮料瓶为生,经常上顿不接下顿的,饭量很大。虽然只有24岁,他却是漂泊江湖的老手,到郑州之前的5年中,足迹遍布全国多数省区。去年春节前,他流浪到郑州。“到郑州没几天,我看到花园路农业路口交警用的小桌子旁有免费的报纸看,还能免费喝矿泉水,累了我就常到这儿歇脚。”王日平说。
“一来我就注意到他了,他蹲到墙角里看报,一看就是半个小时,这是我见过的最爱学习的流浪者。”杨华民有意观察他。过了几天,他发现王日平在帮人给自行车充气,又过了几天,王日平开始把乱停在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搬到路沿石上边。杨华民主动和王日平聊天,得知王日平流浪是因为喜欢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在和杨警官接触前,我最怕穿制服的人,怕他们把我抓起来遣送回老家。我妈不让我到处乱跑,把我身份证都扣了。”王日平一开始对杨华民很警惕,后来看他不是站在路口指挥交通,就是帮人充气,给人指路,往台上搬车,觉得他挺可亲,“我就开始跟他学”。
B
“我最舒坦的时候,
就是听到有人对我说‘谢谢’”
春节到了,王日平没回家过年。
可流浪汉也要过节啊。大年初六,杨华民准备给他办点年货。知道王日平不吃肉,杨华民从家里带来了饼干、面包、柚子、素丸子,王日平吃得稀里哗啦,吃的时候眼睛里还潮潮的。吃着吃着,王日平突然想请杨华民帮他办张银行卡。钱成天带在身上不安全,身份证又在母亲手里像风筝线一样攥着,王日平自己办不成。
“那一刻我也被感动了,他等于是将捡瓶子卖废品的钱交给了我保管,钱来得不易,信任更是不轻。”杨华民二话没说,用自己的身份证到银行给他办了张卡。
钱存上了,王日平却不见了,手机也“无法接通”,杨华民有点担心,常常给他拨个电话试试。半个月后的一天,王日平突然出现在杨华民面前,“我去学雷锋,做好事了!”王日平挥舞着手中脏兮兮的笔记本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某月某日,在路边捡到了一张身份证,找到了主人;在花园路黄河路口捡到了一个钱包,还给了失主;在郑大新校区门口捡到一个手机,也联系到了失主……
“我最舒坦的时候,就是听到有人对我说‘谢谢’。”王日平说,“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和一个能上网的手机。三轮车用来拾荒,手机用来上网。有了手机,我不但能随时关注杨警官的微博,还能像他那样随时将郑州的交通状况发到网上。”
“什么是助人为乐?我的理解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快乐,如果受助的人在你的感召下再去帮助别人,自己的这份快乐将会加倍。”杨华民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