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力缓解“停车难”,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宋春迎建议,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建地下生态停车场。而省政协委员白威凉认为,可以给向社会开放停车位的单位、社区发补贴,提高其积极性。□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文 邱琦/图
◎采访时间:2012年1月7日下午
◎采访地点:省政协经济组、教育组讨论会场 ◎采访嘉宾: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宋春迎 省政协委员、河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白威凉
○给开放停车位单位、社区发补贴
东方今报记者:郑州从去年要求机关、单位率先对外开放停车位。但不少单位、社区对此事不太“感冒”。您觉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白威凉:这需要有个过程,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办法。现在很多单位、社区连自己的车都停不下,更不用谈对外开放了。而且单位和社区停车是由专人负责看管的,这就有成本。让外面的车免费停进来,那看车的人工费用谁来出?如果刮了蹭了谁负责?这些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可能一些单位、社区积极性不太高。 东方今报记者:那怎么能让单位和社区更有积极性? 白威凉:郑州市规定,实施开放的单位、社区可向市停管中心提出申请,按公共停车场进行收费,相关费用用于自有停车场的管理维护。 在收费之外,政府能否给开放停车位的单位或社区提供一些补贴?补贴数量可以根据吸纳社会停车的量来定,多停多得,这样能起到鼓励作用。
○让有限的停车位“活”起来
东方今报记者:现在不少公共停车场固定收费,很多车一停就是一天,着急停车的却找不到车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白威凉:可以把公共场所停车位进行规划管理,市中心车流量大、车位紧张的公共停车位可以调控停车费用、限制停车时间。高峰时段收得贵一些,非高峰时段便宜些。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停车位。车位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效率,让原本有限、固定的停车位“活”起来,才能有效缓解停车难。 东方今报记者:怎么解决公共停车场“吃不饱”的问题? 白威凉:不少路边收费低于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车主停到公共停车场嫌麻烦,造成停车资源利用率很低。这也可用价格杠杆进行调节,让公共停车场费用低于路边停车费用,吸引大家到那里停车。
○“上天入地”解决停车难
东方今报记者:怎么能在有限空间“挤出”更多停车位?
宋春迎:除了地面停车,发展停车位还得“上天入地”。“上天”,比如说现在的立体车库、停车楼等;“入地”,建地下停车场。建停车场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 现在,有不少绿地或小公园,这类用地地下还没开发的可以充分利用,能缓解一些路段的停车难问题。 东方今报记者:和地面比起来,地下停车场要有通风、采光设施,有没有更环保的办法? 宋春迎:现在的地下停车场一般比较阴暗、沉闷,空气也不太好,有些地方开始推行生态地下停车场。地面是公共绿地和休闲活动场地,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环保节能,用的是自然透气设计,不需要抽风机,多处用自然采光,这样节约了能源,也体现了环保理念。我们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建这样的生态地下停车场。
○关注“不开车的不方便”
东方今报记者:机动车越来越多,停车位的潜力挖掘有限,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白威凉:我们更得关注“不开车的不方便”。城市应该建立成熟、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线路要更完善,可以少收费,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让大家感觉“没有小汽车,出行照样很方便”。 东方今报记者:城市规划先行,是不是可以避免出现停车难的问题? 白威凉: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还要体现人性化。一定要充分考虑人的要素,特别是行人的因素。除了机动车系统,还要注重慢行系统,考虑步行、骑自行车的人是否方便。我们应该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配套设施,比如过街天桥、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等,实现“交通微循环”顺畅,让大家能方便地低碳出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