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豫剧院院长虎美玲说,签字、合影对演员来说可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在观众心中却神圣的,“我就看到一些演员,喜欢摆着架子、肿着个脸,你是多大的腕呀?”
虎美玲被媒体誉为“美不胜收的白娘子”、“今日中国之豫剧皇后”。正在此间举办的全国两会上,67岁的虎美玲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呼吁:文化应该重心下移、“门框”不能太高,文艺工作者也要多深入基层。
11岁学戏、12岁登台,虎美玲说,“我在舞台上演出了55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基层,这一点我做到了。”
“我在粪堆上唱过,在煤堆上唱过,在田间地头、麦地里唱过。在大城市里,在港澳台地区,就是国外的大剧院里也唱过。”虎美玲说,“不管台下多大的官,不管再基层的民,一上场,观众一叫好,那个心情都是一样的。”
农村的戏台子简陋,在虎美玲下基层演出的经历中,其中有两次舞台就搭设在农家的粪池、垃圾堆旁边。虎美玲说,“风一刮,刺鼻的味道让乐队老师受不了,但观众的热情高涨啊,上舞台就应该尊重观众。”
“树杈上、房顶上、墙头上,都是看戏的老百姓。”虎美玲说,农民愿意看、演员愿意唱,“能被观众认可,这就是一种享受”。
虎美玲和她的剧团下基层演出,每场费用不过1万元人民币,最多时能达到2万元。而作为人大代表,很多时候她的演出还是免费客串。这和动辄个人出场费几十万元的歌星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父亲从小教育我:人家骑马、咱骑驴,后头还有个推车的。”虎美玲说,心态一定要平衡,这句话也让自己受用终身。
来北京开会前,虎美玲还在带着她的剧团到河南郑州郊区去演出。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也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虎美玲说,那些演员、明星不都是靠观众捧出来的吗。
今年两会,虎美玲谈到两个关于戏剧发展的忧虑:一是担忧舞台上的传承人,二是担忧舞台下的看戏人,“大幕一拉开,台下全是白发人,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她说。
与此同时,基层很多剧场消失,或变身超市、旅馆,而高档的艺术中心又使得票价抬高。虎美玲说,“老百姓现在生活好了,肚子鼓了,腰包鼓了,眼睛也需要‘鼓’呀。”(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