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辅导班依旧火热的背后
刚放寒假,北京市海淀区初二学生宁宁的奶奶就不胜其烦,她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很多条“一对一”培训班的广告信息。更令她难以理解的是,期末考试期间,学校通知家长去领寒假作业、辅导书,领取的地点却不是学校,而是海淀区某主打“一对一”辅导的教育培训机构。
“领作业那天,不少家长被培训机构追问信息资料,有的家长搪塞过去,只领书不留资料。培训机构的人告诉我们,寒假作业的答案他们有,可以接着参加‘一对一’辅导。尽管后来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不用在培训机构拿答案,但是大家心里还是疑惑重重。”宁宁奶奶告诉记者。
这些机构为什么和少数学校关系如此密切?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分数也不再是单一指标,评价体系日趋多元,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也将成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早些年直接为升学服务的奥数班、重点中学占坑班、各式加分特长班渐渐偃旗息鼓,但“一对一”课外辅导这个全新的培训形式却日渐走红:“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保证提分”、甚至“先签约再缴费,不提高60分以上全额退款”,刺激家长神经的宣传口号不绝于耳。
在中小学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什么“提分”“保过”这种对单一分数直白的追求还大有市场?
寒假辅导班教些啥,谁在教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在这个机构领取的寒假作业有初二语文的《魔法训练》、课外读物《三国演义》和《师说阅读》等,简介上写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记者了解到,以“赠阅辅导资料”“提供课外阅读”等方式和学校合作的机构不止宁宁所在学校一家。这些机构的主打项目都是“一对一”辅导。
记者按照宁宁的寒假作业领取凭条上面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找到了培训机构联系人张老师。她表示,这个机构是“东城、西城、海淀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师一起合办的工作室”。
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明令禁止中小学校教师有偿补课,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那么这个机构宣称的教师资源又是从哪里来的?
张老师表示,她本人曾是海淀区一名一线数学老师,现在已经辞职专门从事培训咨询工作。“工作室”其他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有十年左右从教经验,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她耐心地解释“一对一”辅导的好处,个性化教学的尝试有多么成功。“多低的分、多差的学生我们都敢接。”张老师说。
“现在学校尽管也是小班化教学,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分数上不去是由于基础不牢,有些则是思路打不开,还有一些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缺乏发散思维,‘一对一’的好处,就是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比如有个初中学生很用功,成绩就是跟不上,我们经过测试发现,他从小学6年级开始对数学就一知半解,于是我们从小学课程给他补起。我们因材施教,提分真的很快。”张老师告诉记者。
她举出学生的实际例子证明所言非虚:“某中学初二学生沈子林,三次‘一对一’课后,数学成绩从60分提升到99分,这些你们都可以去学校打听。他们成绩提升快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我这里做题,上自习。我们每次课后大量做题,课后做题时间我们不收费,不会的时候老师及时讲解,这些也是学校教学里不能保证的。”
分数为什么还是“金标准”
分数真的很重要吗?在中小学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分明看到了对学生更多元的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为什么分数或者说单纯追求分数的培训班还是这么有市场?
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平台、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相继开通实施,为何大家还是把分数放在第一位,关注分数之外这些广阔空间的还不多?
宁宁奶奶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个问题。尽管学校不再作成绩的横向排名,却通过别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位置。“学校会评出30名‘翰林奖’,30名‘状元奖’,30名‘贡林奖’,其他还有‘潜力之星’等,这样就能把学校的前150名学生排出来。家长心里都清楚。”
而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校外实践活动不能惠及所有学生,比如去一些单位调研实践,调研报告往往能够获奖,这些奖项又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学校选取哪些孩子去调研就显得很重要。“遗憾的是,学校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成绩好的‘实验班’孩子去,普通班的孩子如果想要参与,只能想方设法提高成绩。我们也了解到,在一些好中学,往往是全校学生都有这个机会,但是能提供这种条件的学校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成绩还是很重要。”家长向记者反映。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教师刘成章认为,尽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框架已经建成,但是评价标准和评价信度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分数加了码。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家长焦虑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宁宁奶奶称之为“剧场效应”——在剧场中,如果有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了起来,一旦劝阻无效,所有人都会站起来看戏;或者说,如果有一个人喊“失火”,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不会按规矩排队出场,而是一拥而上堵住门口。
“时间一长,大家渐渐忘记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远离了好品德、好习惯、有知识、有技能等育人本质,一门心思追逐捷径。再加上培训机构煽风点火,大家心中越来越乱。”宁宁奶奶告诉记者。
综合素质评价需细化标准
这种现象如何改变?不少家长和专家呼吁,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配套政策和尽快完善、评价标准要尽快统一细化。
比如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目前涉及的三个平台,还有即将开通的劳动实践活动平台,2019届学生(今年入读初二的学生)是第一年用到。不少家长反映,本身应该在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但是通知家长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2月了。“学校通知我们要先把第一学期的活动全部补上,资料全部上传,才能落实第二学期的大课堂、志愿者等活动。由于太仓促,中间难免出现漏误。”宁宁奶奶说。
而这些评价方式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是学生家长焦虑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初中教师告诉记者,“大多数学校的倾向是,把每一个学生都评价得很好,这拉不开距离。”因此,刘成章呼吁,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配套设施应该尽量细化完善。
“我想说的是,其实分数并不一定代表刻板、缺乏创新能力,分数当然很重要,目前的问题在于评价方式应该更多元、评价体系更完善。我们应该多发现一些专才,而不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竞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希望一些绘画、音乐、美术、文学等专才也能崭露头角,但是这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衡量标准,还要增加听证、公示等环节,引入社会监督。”刘成章说,“总之,框架搭成了,仅仅是第一步。”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省范围内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省范围内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
12月1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确定许昌市、濮阳市先期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录模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7年12月底前许昌市、濮阳市出台试点工作方案,经省教育厅备案审核后公布,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月18日,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2017年郑州市区小升初民办学校继续按照“三统一”原则,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段性评价工具。
2017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依然延续去年的办法。据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说,今年的民办初中招生工作继续采取去年的模式,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的教育教学,给教学以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我省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这7门课程纳入全省省考科目,并纳入中招考试的计分科目。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纳入评价内容。
【回应】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起我省就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中招考试合并进行,实行“两考合一”、全科纳入、分级实施。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
理科项目——低年级数学魔力思维课程、高年级新思维数学、中学金牌数理化,文科项目——低年级童言童语、魔法作文、高年级天雅语文等课程,均顾及孩子的综合发展及可持续学习需求。
今年,郑州还将拟定《市区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6-2018)》,启动市区三环以内普通高中外迁工作,新建、迁建三环以内高中段学校4-5所。据李陶然介绍,郑州市教育局规划在未来三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所,平均每年30所,中小学校消除特大班额,大班额比2013年减少60%以上。
6月27日至28日,郑州市民办初中举行综合素质的评价,有些考题仍难住了很多考生和家长。
语文和英语还马马虎虎,数学,各种看不懂,无从下手。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校区)将于今晚陆续发布成绩,并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学生家长。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省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障,教育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今年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左右,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00所,努力实现城乡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中考改革削减加分项目_2017中考改革新方案出炉:“两考合一” 取消艺术体育加分 教育部昨天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介绍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他强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