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银监会开年第一刀震惊金融圈 挥向这个有组织大案

2018年01月26日07: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5034

  原标题:[经济ke]775亿!银监会开年第一刀,挥向这一“有组织大案”

  本栏目由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出品

  新年伊始,一张高达4.62亿的天价罚单便震惊了金融圈。

  罚单的递出方,没啥稀奇,是银监会,但是接收方就比较有意思了,是长期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企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

  上周五,银监会在官网通报了这一处罚。经银监会查实,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

  事儿很大,措辞也是十分严厉。银监会在公告中称,“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1493个空壳企业?775亿的有组织的造假案?来,小板凳搬好,听姐给你好好唠一唠。

  变脸

  看到这个新闻,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775亿贷给1000多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这种堪称变脸的挪移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金融行业从来不乏神奇的段子,其实,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业内可能已经操作许久。

  比如,在银行业有个非常常见的词,叫做承债式收购,它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拨放贷款给多家空壳公司来腾挪不良贷款。打个比方,银行一年前给A企业放了一笔贷款,但是约定时间要到了,A企业却还不上来,也就是说,这笔贷款很有可能就要变成不良贷款了,怎么办呢?这时候银行想到了一个办法,让A企业去成立一个空壳公司B,然后银行给B 拨放一笔利息相对优惠的贷款,让企业B来收购企业A,顺便替企业A 还这笔钱。

  很显然,在这次的事件中,银行就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而企业B则是那1493个空壳企业。看似银行没有出现违约的债务问题,但这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补上的。

  那么问题来了,诚如大家看到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处罚力度将是非常严厉的,银行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想方设法去替企业“还钱”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业绩好看。作为银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非常重要,小到影响贷款经理的绩效工资,大到影响银行高管的工作业绩,甚至会体现在银行的上市报表里。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不良贷款掩盖,一定是一场由上到下的集体行为。这也应证了银监会的通报“有组织的造假”。

  另一个问题是,A企业还不上钱,那就造一个B企业来收购它好咯,这样一一对应下来,怎么也不会有上千个公司。为什么最后的通报里出现了1493个空壳公司?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钻空子逃避监管。复旦大学管理学校教授李若山分析,银行有分期授权,贷款1亿以上需要总行批发。“它的‘窟窿’有700多亿元,所以只有造1000多家企业,让每家企业的贷款指标只有5000万元、7000万元,不用通过总行来批,不断在滚动。而一旦上面来人审计,也大多是看有无贷前调查企业资料,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财务报表等,不是穿透式的审计,很难被发现。”

  窟窿

  讽刺的是,此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直是业内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银行。尤其是在前任行长王兵掌舵的14年里,成都分行的业绩更是突飞猛进。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即王兵到任的第二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款余额90亿元。2012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资产总额为1072.49亿元,其中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9.51亿元和604.28亿元,增长了近10倍。此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存贷规模、利润、不良等指标均在同区域股份制银行之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此连续四年被授予风险管理优秀单位。

  辉煌的业绩背后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经营理念呢?

  有的。据媒体报道,王兵曾经公开表示,银行长久经营的本质要素是抓住形态不变的增值资本和稳定的现金流量,而王兵本人则对钢铁、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则格外“情有独钟”。尤其在其上任初期,正逢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王兵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内部实行了高于其他银行的激励机制。客观来说,这一举措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回报,也刺激了贷款业务的增长。

  不过,隐患也就此埋下。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矿类企业投放的贷款中,还存在一部分委托贷款,委外投资、表外投资、非标抽屉协议等众多的“准贷款”。尽管这些贷款的利息回报高,但是由于缺少真正的担保、抵押等缓释措施,容易出现坏账。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钢铁、煤炭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原本高收益的优质贷款开始“变质”了。

  也许是发现窟窿时已经为时太晚,也许是陷入多年来“零不良”的光环中无法自拔,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最终选择了,通过腾挪贷款来掩上这一已经开始坍塌的“溶洞”。如果不是2016成都分行迎来了新的掌门人,或许这件事情还会被隐瞒地更久。

  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伪造了这么多空壳公司,腾挪了近千亿贷款,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被发现?

  要知道,一直以来,尽管放贷可以通过分期授权操作,但是根据规定,不仅银行内部会对放出去的贷款做抽查审计,地方银监局也要对贷款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审查。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做到一点痕迹都没有。”

  “不良贷款为零这件事本身听起来就很荒唐”,一位曾担任某银行分行副行长的人士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在宣布不良贷款率为零的情况下,浦发银行还连续多年被嘉奖,说明银行本身的内控系统就有问题。

  问题不仅有,还不小。这一次,银监会就表示,此案暴露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内控严重失效。该分行多年来采用违规手段发放贷款,银行内控体系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二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超高速发展。该分行采取弄虚作假、炮制业绩的不当手段,粉饰报表、虚增利润,过度追求分行业绩考核在总行的排名。

  三是合规意识淡薄。为达到绕开总行授权限制、规避监管的目的,该分行化整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规掩盖重大违规。此外,该案也反映出浦发银行总行对分行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等异常情况失察、考核激励机制不当、轮岗制度执行不力、对监管部门提示的风险重视不够等问题。

  因此,这次在罚款之外,银监会还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王兵、2名副行长、1名部门负责人和1名支行行长分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的处罚。不仅如此,成都分行195名中层及以下成员都进行了内部问责。

  监管

  外部监管机构的问题同样不小。

  这一次,银监会还对四川银监局进行了问责。称,鉴于四川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风险线索等问题未全面深查,监管督导不力,对其监管评级失真,银监会党委责成四川银监局党委深刻反省,吸取教训,并对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事实上,如果大家记性好的话,会发现,从去年银监会掀起强监管风暴来看,这次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腾挪不良资产并不是孤例。去年11月,广发银行就曾因为侨兴债和萝卜章事件被罚7.22亿。如果加上另外三家涉事银行的处罚金融,总金额超过20亿元的罚单可谓创下了银行业处罚之最。

  而这背后,毫无疑问,是金融防风险的强监管信号。就在昨天上午银监会召开的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的党委会议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善于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氛围下依法开展监管工作,对于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要理直气壮加强监管。

  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一事件,广发银行团队也发布了相关评论。在《浦发事件点评-严惩违规佐证严监管格局,推动行业降低杠杆和风险偏好》一文中表示,银监会在13日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仅仅一周以后,就有了此次对浦发银行成都违规事件的行政处罚,侧面验证了监管层18年严控金融风险,严惩金融违规的监管思路。

  撇去向外界传递整改的决心不说,广发银行团队此举无疑也带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味。如今,监管当局整治同业业务、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的文件纷至杳来,监管标准越来越高,举措也越来越严。在此过程中,处罚清单也许会成为行业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文章关键词:银监会;浦发银行;金融风险;不良贷款;大案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银监会:理直气壮监管违法违规行为

    1月24日,银监会官网发布文件称,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于23日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会议强调,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理直气壮强监管。

  • 中央重拳出手整治 这22件事银行不敢再乱来了

    1月14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以下简称通知),对2018年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要求。银监会明确列举的2018年重点整治内容中,基本涵盖了银行业市场乱象和存在问题的主要类别,同时单独列举了监管履职方面的负面清单。

  • 银监会"排雷"升级: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

    2018年伊始,金融监管部门就接连放出“强监管”猛料:银监会13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等被列为2018年整治的重中之重。

  • 银监会13天三道急令延续强监管 对银行业有啥影响?

    银监会发布通知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专家称,今年可能有小银行处于破产边缘  开年不到半个月,银监会发出第三道监管文件。1月5日,银监会发布实施2018年第1号令《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主要股东的范围、责任和监管,加大了监管部门对于违规股东的惩戒力度。

  • 这些事儿银行以后都不能再干了

    2018年伊始的第一个周末,银监会便连发三文,市场将其解读为强监管的信号将会在新年得到延续。这三份政策文件分别为《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矛头指向银行股东乱象、影子银行乱象等行为,亦是契合穿透性监管思路的体现。

  • 银监会两天三策防范商业银行风险

    监管层防范金融风险,弥补监管短板呈加码态势。银监会6日下发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下称《委托贷款办法》),这是继5日连续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再次强化对金融风险的管理。

  • 银监会: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不得从事债券等投资

    记者从中国银监会获悉:为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加强风险防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于近日正式发布。

  • 银监会发文 剑指资本违规入股银行

    备受市场关注的社会资本“举牌”或违反规定未经批准持有银行股权、违规使用非自有资金入股、代持股份、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损害银行利益等现象,今后将有明确的监管措施。

  • 银监会处罚广发银行违规担保案出资机构

    银监会近日发布对“广发银行违规担保案件”中涉案出资机构处罚结果,13家出资机构被合计罚没13.41亿元。

  • 银监会收紧银信类业务

    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业务监管“绳索”再次被勒紧。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利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或实现资产虚假出表、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等。

  • 银监会再出手 剑指银信通道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22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对银信通道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进一步抑制监管套利。

  • 银监会收紧银信类业务 不得违规投房地产等领域

    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利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或实现资产虚假出表、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等,并明确提出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 银监会收紧银信类业务 不得违规投房地产

    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利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或实现资产虚假出表、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等,并明确提出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 银监会:坚决打赢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

    12月21日,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银监会:正起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

    银监会称,《条例》的起草将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核心要素》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风险处置中与ISDA(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协议相关的暂缓金融衍生品合同的终止净额结算权力,为快速、有序处置危机银行提供充分保障。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