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已成功接受哥哥王江的骨髓移植
王江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接受哥哥造血干细胞的王玲目前仍住在无菌病房
8年前妹妹捐骨髓治好哥哥的白血病 8年后妹妹患病又获得哥哥救助
兄妹互捐造血干细胞完成生命接力
8年前,哥哥王江不幸患上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妹妹王玲捐出1升骨髓,挽救了哥哥的生命;8年后,妹妹王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回轮到哥哥救妹妹了,王江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给了妹妹。12月11日,经过5个多小时,王江体内采集的3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被移植到了妹妹王玲体内,完成了这场跨越8年的生命接力。
8年前妹妹为哥哥捐1升骨髓
出生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的王玲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三位哥哥。大哥王海在徐州成家立业,三哥王江从部队转业到南京成了一名警官。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王玲为了照顾父母和二哥王绪春留在了东海县。“我们家兄妹四人感情一直都非常好,尤其是三哥王江,我们只差三岁,关系最好。”王玲在说到三哥王江时,总是语带笑意。
然而,一大家子的幸福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2009年10月,时年47岁的王江突然发起高烧,最终被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王江当时的主治医生杨永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杨永公告诉兄妹三人,亲属间造血干细胞的匹配度高,治疗效果好。
听到杨医生的建议后,大哥王海便组织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决定兄妹三人谁和王江配型合适,就用谁的。
“我当时就盼着我能配上,因为大哥二哥那时候都年过50岁了,我那时候44岁,最年轻,负担小。”最终的检测结果遂了王玲的心愿,她的骨髓的确与王江匹配度最高。
2009年11月19日,王玲进行了骨髓捐献。“当时是做的腰部穿刺,一边一个医生,一边26个穿孔,总共52个穿孔,抽了1000多毫升骨髓。”王玲提起当初捐骨髓显得轻描淡写,“不是特别疼,就是感觉胀胀的。”
杨永公也对王玲的骨髓采集记忆犹新:“王玲很勇敢,上手术台之前她还跟我说,一定要多采一点,让哥哥够用。”
接受骨髓移植半年后,王江恢复正常生活,不久便重返工作岗位。
8年后轮到哥哥救妹妹
主治医生杨永公万万没想到的是,8年后他竟然又成为了王玲的主治医生。
今年5月初,52岁的王玲突然感觉浑身无力,王江在拿到妹妹的化验单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杨永公。最终,王玲被南京鼓楼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杨永公告诉王江,摆在王家四兄妹面前唯一的救治办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8年前她捐骨髓救我,现在她病了,当然应该我救她。”已经55岁的三哥王江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申请了配型。
王玲一开始却并不同意,甚至告诉杨永公,如果用王江的造血干细胞,她宁愿不治了。王玲向北青报记者解释:“三哥年纪也大了,还有自己的家庭,我怕他身体吃不消。”
最终,在医生和家人的开导下,王玲同意了接受王江的捐献。12月11日,王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过程长达5个多小时。
当天晚上6时许,王江坐在轮椅上,隔着病房的玻璃看着从自己体内采集的3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一点一点注入妹妹的体内,“我还记得那时候妹妹看着我笑了。”
在医院休息一天后,王江于12月13日出院,妹妹王玲至今仍留在医院的无菌病房进行后续的观察治疗。
哥哥王江:我一直觉得愧对妹妹
王江出院后每天都来看望王玲。
王江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就在南京工作,单位离医院也不远,“每天来看看她,得看到她的情况挺好才安心。”隔着无菌病房的玻璃,兄妹俩的日常交流全靠王玲经过消毒后带进病房的一部手机。
也是通过这部手机,王玲告诉北青报记者,哥哥给她捐了造血干细胞以后精神竟然变好了,有时候一天来看她好几趟,“他一直都认为我得病跟8年前给他捐骨髓有关,这几年我一有点头疼脑热他就紧张得不行,给我捐了骨髓以后他也许觉得好受一点了。”
对于妹妹罹患白血病,王江心中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结,“虽然杨大夫一直告诉我,妹妹得病跟我捐骨髓从医学上讲没有因果关系,但是我还是觉得愧对她,用我的骨髓救了她,我心里也觉得好受点。”
如今,妹妹王玲病情平稳。杨永公介绍,预计再观察治疗7至10天左右,等王玲体内的血细胞恢复正常后,就可以转出无菌病房。如果恢复情况不错的话,再过20多天王玲就能出院了。
王江告诉北青报记者,春节带着家人回到东海县的母亲家里,是王家四兄妹每年的家庭传统。但是父亲在五年前去世了,母亲也在今年9月离世,王江本来担心没了二老2018年春节聚不起来,但是妹妹的病让四兄妹决定,等妹妹健康出院了,春节就去妹妹家为她庆祝。
医院:兄妹互捐造血干细胞或属首例
南京鼓楼医院方面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权威资料库都尚未查到兄妹互捐造血干细胞的例子,王江和王玲这种时隔8年互相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或许是世界首例。
据杨永公介绍,虽然王江当年患“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妹妹的造血干细胞治愈,但是妹妹的骨髓移植到哥哥身体内已达7年之久,有没有发生变异、能否配得上都是未知数。
杨永公说,为了确定王江的造血干细胞是否可用,医院对兄妹两人都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对王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王江体内造血功能完全正常,体能状况也很好,体内99%是王玲的骨髓,与王玲的配型成功率达到98%,非常适合向王玲捐献造血干细胞。
王玲告诉北青报记者,王江在接受了她的骨髓之后,血型从之前的B型变成了跟自己一样的A型,“这种转变虽然是科学上的常规变化,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在亲情上我跟三哥更近了。现在三哥又捐给我,感觉就像是命运安排他来救我的命。”(文/本报记者 李卓雅 通讯员 柳辉艳)
时长:14分14秒
6月16日,本报4版以《“我想再向她们道声‘谢谢’”》为题,报道了湖北武汉的刘长华寻找两位知心大姐的故事;6月17日,该版又以《跨省长途聊了40分钟》为题,对此事做了后续报道。两篇报道发出后,信阳及外地30余名热心读者提供线索。从刘长华打来求助热线至昨日中午“三姐妹”赶在端午节前重聚信阳,短短4天时间,在本报的帮助下,这趟寻亲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时长:19分01秒
4月13日,“寻根河南 豫见历史”两岸网络达人及媒体河南团来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参观了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以及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包公祠,感受北宋时期的古风古韵。
6月14日,随着信阳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春申变电站投运,信阳电网成功实现了供电能力由170万千瓦增至240万千瓦的历史性跨越,主网将完全能够满足今夏用电需求。
企业能否有所成就以及在行业中受人尊敬,在于他是否有敏锐的行业远见以及社会责任。
跨越21年的恩与情对落魄青年的一夜收留,引来20年后的百万巨款相送,受助者千里报恩,热心人婉拒馈赠。
跨越种族的爱 印尼“猴鸡恋”温暖人心。
昨日,记者从扶沟县政府获悉,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11.41%,林木绿化率达25.6%,2013年造林任务完成率141%、合格率106%。扶沟县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平原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各项指标持续增长。由于生态林业建设成绩突出,该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先进县”、“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
绿色是南阳崛起的基本色调,生态是南阳发展的最大优势。要坚持生态优先、转型跨越,努力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以绿靓城,尽快把中心城区建成大美南阳先行区、活力南阳示范区、幸福南阳首善区。
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据报道,美国高空杂技表演者尼克瓦兰达成功走完1500英尺(约合457米)钢丝跨越科罗拉多大峡谷,成为尝试并完成该挑战的第一人。
记者昨日获悉,位于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大别山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的新果品市场正式营业。这标志着信阳市果品市场顺应经济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在顺利完成市场整体搬迁的基础上,向着市场全面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了新的征程。
走进我市农村,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给寒冷的冬日平添不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