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亚欧网讯(记者葛惠芹 通讯员眭伟敏报道)相隔5000公里,落差2300米,时差3小时,江南烟雨楼台,西陲大山戈壁。看似不同屏的两处风光,被一条援疆红线紧紧牵在一起。2010年12月,18名江苏省常州市援疆干部人才抵达新疆克州乌恰,牵起了常州援建乌恰这根红线。
民生,是援疆干部永不停歇的动力之源
2017年6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的章仕杰副书记非常忙碌。当天晚上10点,他和镇纪委书记谢建军、牟家村主任马金良一行刚刚抵达新疆喀什机场,就连夜赶回乌恰援疆楼一楼会议室,与常州援疆工作组长李文涛、副组长缪勇毅、驻村工作队长新疆能源集团董事长李建军以及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工作人员商议“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启动、结对签约等事宜。
常州工作组向乌恰县委专题汇报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左一为乌恰县委书记王宏旭。
忙碌的日子时间过得更快。7月1日上午,常州工作组、郑陆镇、新疆能源集团驻村队、黑孜苇乡、坎久干村工作人员以及坎久干村的父老乡亲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升旗仪式,紧接着举行了捐赠仪式和“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启动仪式。
牟家村是郑陆镇的特色村之一,是苏南闻名的综合实力强村,集体经济优势明显。而作为新疆能源集团驻村点的黑孜苇乡坎久干村地广人稀,有国营牧场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3户850人,有1093户1961人享受低保政策。
此次结对,不是单纯的搞经济援助,而是发挥郑陆镇、牟家村的集体经济优势、管理优势、理念优势,利用好黑孜苇乡、坎久干村的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克州党委政府、江苏援建克州前方指挥部提出的“在市县援疆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后方与新疆联系,增设乡镇村援疆纽带”的要求,在整理村容村貌的同时,启动结对帮扶的首个落地项目“美丽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让农牧民就近就业、就近脱贫。
7月2日,江苏-克州乡(镇)村结对帮扶签约暨项目启动仪式在阿图什举行。
6月3日,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在西安开幕,常州市援疆干部卯足了劲,为乌恰项目招商引资,为乌恰产业寻找合作机会!
忙碌,成为第九批18名常州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常态
2017年3月10日,凌晨4点,妇产科副主任向梅医生再次被电话惊醒,又有紧急情况:一位重症柯族孕妇夜间病情发展迅速,尚未孕足月。毫不犹豫地,向梅和援疆医生邵耐远、解鹏一起赶往医院,经过手术最终病人转危为安。
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的向梅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常州妇幼保健医院工作,在得知选派援疆干部人才的消息时,一直未放下故土情结的向梅主动请缨,成为常州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唯一女性。
进疆工作后,400人次诊疗、80台手术、数不清的夜间出诊、填补白内障超乳、斜视矫正、脑溢血、脑外伤、脑囊肿、妇科宫腔镜等6项技术空白。对于小考的成绩单,医疗队长邵耐远认为只能是合格,因为比起吴登云,医疗队感到只是在历任援疆医生的基础上走了一小步,他们还要在学习弘扬吴登云精神上不断努力。
向梅主任在手术中
第二天天刚亮,向梅主任与邵耐远队长又进行联合查房,病人已清醒。
提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援疆干部人才融入当地,依托后方资源,加快两地交融。
张作勇、颜小虎、沈业华、姚振平、江华组成的援疆教师团队实施“课题引领成长,研究促进发展”的教师校本研训,为学校主持申报的四个课题获克州教育局批准正式立项,填补了学校近年没有州级课题的空白,同时组建相应学科青年教师研究团队,提升其研究素养和实践能力。
作为推动乌恰发展的人才保障,先期的75名乌恰各级党政人才带着课题、带着项目,赴常州培训结束,在引建“净水改造、分布式光伏、集成式房屋”等项目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实践。
课题申报表
精准,让援疆成果惠及更多乌恰群众
2011~2016年,常州实施援建项目54个,提供援建资金3.7亿元。城乡住房及基础设施类9个、教育类3个、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类6个、产业发展类8个、人才培训类3个、基层政权类3个、规划类3个、维稳及其他类4个,其中80%用于民生建设(分别占援疆资金的46%、13%、13%、13%、7%、5%、2%、1%)。
2017年2月,第九批常州援疆工作组接过接力棒,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和带动性,当年计划实施援疆项目16个,安排援疆资金6579万元,其中工程类项目9个,涉及产业发展、教育惠民、文化发展、民生改善等;非工程类项目7个,包括培训类、交流交往交融等。
3月28日,2017年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其中包含常州援疆乌恰县的村级政权建设等16个项目。
“援疆,平添几许豪迈与感动!”
谈及援疆,组长李文涛如是语。
对于个人,每个援疆干部人才唯有心怀感恩、兢兢业业,政治上严格要求、事业上尽职尽责、生活上勤俭朴素,才能不负重托;展望今后,要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产业、教育、人才三大重点,以嵌入式援疆落实对口援疆任务,以合作共建途径提升乌恰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全国一流、江苏领先的目标。
正所谓,一次援疆,情聚一生。
作为河南省第九批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员,赵山带着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河南省委办公厅领导和同事们的重托,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哈密市。
“维族女人见到男人,连手都不握的。但是,我亲眼看到在罗克曼医院,一个维族女人见到宋院长,一下子把他抱得紧紧的,泪流满面。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指出,产业援疆更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只要符合条件,河南企业积极参与,多多益善。据鹤壁市政府副秘书长、河南援疆前指哈密市指挥部指挥长秦志军介绍,通过援疆干部牵线搭桥,已促成河南天之丰等14家河南籍企业落户哈密市,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
赵素萍部长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要站在履行政治责任和践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1956年,河南省5.6万人进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建设新疆。60年过去,今天的新疆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河南的援疆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7月5日上午,在郑州市惠济区郑州爱心公益联盟基地,一辆辆载满爱心物资的大货车正从郑州启程发往新疆喀什。
7月7日,自6月26日发车共历时12天的郑州赴哈密自驾游首发团一行数十人安全返回郑州,宣告首批豫哈自驾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我市援疆干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务实援疆精神,今年9月份,征求对口单位学校师生意见,根据当地气候、出行条件和学生年龄段特点,为红星四场学校量身订制了初中生乘坐的价值60万元的两辆校车,解决了孩子们在上、下学路上“夏天晒个死、冬天冻个死”的实际困难。这是红星四场二牧场学校七一班(哈萨克族)学生帕丽扎提写的一篇作文,展露了学生们一个多月来坐在舒适、温暖的新校车里的喜悦之情。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4年来,19省市和中央企业对口支援:人才援疆、项目援疆、产业援疆……一个个民生项目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如温润的春雨滋养着无垠大漠,浸润着边疆人民的心田。
加强交流交融 实现共同繁荣
5月24日,郑州十一中援疆教师董瑞杰老师到巴里坤一中五年级学生王振伟的家中进行家访。
2015年11月,河南省委组织部启动了“百名河南名医(退休专家)援哈”工程项目。郑大三附院儿科栾斌教授受郑州大学组织部及郑大三附院党委的委派,带着光荣的使命参加了首批百名河南名医援疆团。
可是,这些头衔、这些称谓都不能令他停下向前的脚步,他心中还有一个无法舍弃的追求—支援新疆发展。他是谁?他是河南第八批援疆干部张书荣。
教育援疆,让边疆孩子也享受到了我省的优质教育资源。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在2011年教育援疆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基础上,2012年又安排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1.03亿元,其中援疆资金投入8700万元。河南还分别安排定向哈密地区高校本科招生计划110名(其中民考汉计划13名),在录取过程中又追加计划35名。
新一轮援疆以来,河南省推出了 “河南万人游哈密”的系列活动,通过对口援疆,本不以旅游见长的哈密游客量大增,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