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海外留学生吸笑气:比海洛因还狠 身体垮掉做轮椅回国

2017年07月04日17: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034

  

  2017年新年,从西雅图直飞北京的航班落了地,留学生林娜瘫坐在轮椅上,被工作人员缓缓推出首都机场。她是一名笑气成瘾者,由于在国外长期过量吸食笑气,林娜手脚失去控制,大小便失禁,至今都不能独立行走。

  眼见不远处等待的父母脸上瞬间转喜为悲,林娜陷入了深深自责,“如果当初没碰‘气球’该有多好。”

  林娜就是近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文章《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主人。

  

  2015年8月1日,国会大厦外,数十名抗议者大规模地吸入氧化亚氮,俗称“笑气”。示威人群吸入气球中的气体,高呼抗议政府提议的精神物质法案。Jack Taylor /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打气球上瘾:像爬行动物一样毫无尊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西雅图的留学生圈开始流行起吸食笑气,它们被封装在大小不一的银色金属罐中,神秘而炫酷。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无色,略带甜味。人们使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曾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的汉弗莱.戴维爵士发现了笑气的麻醉作用。20世纪早期,笑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麻醉剂被用于医疗。并因其止痛和镇定作用,受到牙医、妇产科医生和运动医生的喜爱。它也可作为赛车加速器的助燃剂。

  

  漫画展示汉弗莱·戴维如何发现并使用“笑气”

  这种听起来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化学物质,还有一种更为亲民的姿态:奶油枪里一种辅助奶油发泡的食品添加剂,很容易就能买到。由于直接从罐中吸食可能会造成肺部损伤,大多数吸食者会通过气球、小灯泡和面具来吸入笑气,因而在留学生圈里,这种行为被叫做“打气球”。

  

  一个“笑气”工具包:包括装有气体的罐子、打气的罐子、气球。

  林娜身边的留学生中不乏“打气球”者,他们说,这种行为非常舒服,危害远小于烟酒,这让林娜动了心思。她在公寓附近的烟店买来几盒笑气弹,在公寓里打起了气球。

  才第一次吸食,林娜便沉沦在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中。

  在外国的一个问答网站上,一些吸食者尝试着回答:“笑气”吸嗨了是种怎样的感觉?

  “你同时醒着、睡着,至少感觉上是这样的。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可能会看到模糊的影像,但如果你一直睁着眼,你仍然可以看见这些。您可能会感觉到一些麻木或对疼痛的反弹。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安全有趣的时光!整个事情持续不到一分钟,这也很方便。爆炸,然后再回到地球。”

  “我曾经有一个可以常常接触到‘笑气’的牙科技师室友。我们会很高兴,放松,愉快,但不会傻笑。我不记得有谁生产笑声。我记得的是流口水。吸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一直流口水,然后深坠其中。”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i05212aqzb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英国街头神志不清的“合法兴奋剂”吸食者

  相信林娜也曾长期沉浸在这种快感中无法自拔,等反应过来,她才发现,几个月间,几十万就这么“打”了个精光。

  但笑气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林娜的前胸和肚子上开始生出一片褐红色的小包,她逐渐失去了对手脚的控制,想伸手去够前面的杯子却拿不起来,出门逛街会突然摔倒在地;她也很难再睡个踏实觉,因为即便睡着也觉得自己不会自主呼吸,心脏还会突然抖动一下;她开始失禁,满床满身都是大小便;最后,幻觉来袭,她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龄,只是感觉有人在追杀自己。

  “我开始过上了爬行生活,像动物一样爬着去卫生间,像动物一样爬着给送外卖的开门,我知道我在别人眼里毫无尊严。”林娜在日记里写道。

  

  笑气的危害

  林娜的遭遇还出现在了其他中国留学生的身上,而且早在林娜之前。

  我们在一本医学期刊上发现了另一个可怕的病例。

  2015年,中日友好医院收治了一名绝望的患者。那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年轻女孩,通过这份医学报告的简单描述,不难勾勒出她患病前的简单生活——

  “患者女性,20岁。既往身体健康;5年前独自留学美国,睡眠、饮食不规律,否认喜欢流连娱乐场所、否认毒物接触史和吸食史,余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

  然而,疾病的发作突如其来,毫无征兆。

  “于2周前在美国上学途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能部分回忆发作时情景,无抽搐发作。”

  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

  “此后,自觉行走时双下肢乏力、双足麻木,逐渐进展至双侧小腿麻木,行走不稳伴跌倒多次;病情进行性加重,一周前出现站立不能,双上肢活动不灵活、不能书写,双手和胸部麻木;4天前出现排尿困难;2天前回国,至我院急诊科就诊,予留置导尿管治疗。急诊留观期问出现双手不自主伸展样动作。”

  即便在医学术语略显冰冷的描述下,仍然可以感受到患者当时的恐惧与绝望。

  在神经科专科检查中,患病留学生表现出了如下症状:“吟诗样语言,躁动、易激惹,近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快复轮替动作笨拙”。

  这些罕见的症状让医生们异常苦恼,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未能改善患者的状况。

  直到医生反复追问其病史,患者才坦承,近一年间,曾在聚会上“将小罐装笑气充进气球吸食,近1个月因感觉无聊吸食10余次,共同吸食的另外3位同学也出现类似症状,正于当地医院接受治疗。”

  作为医用气体的笑气,为何会造成如此可怕的后果?

  原来,笑气的危害虽然比不上其他毒品,但长期或大剂量滥用,还是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造成贫血,导致末梢神经及脊髓病变,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还可能造成精神异常,如嗜睡、抑郁或精神错乱等。许多长期吸食笑气的老司机还会自行补充维生素B12以避免出现上述症状。

  作为一种短效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剂,吸入笑气约15到30秒即可产生欣快感,并可持续2到3分钟。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吸食笑气并不违法。它价格低廉,并能为吸食者带来短暂的快感,因此常见于音乐会、夜店和节庆场景。

  

  2015年6月28日,英国最大的露天音乐节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落幕。《每日邮报》今日(6月29日)报道,17.7万人在这场持续4天的狂欢留下了约1650吨垃圾。其中包含大量笑气罐子。

  根据英国的一家独立机构国际毒品调查(Global Drug Survey)提供的信息,这种新型毒品在英国极为流行,超过一半的英国受访者说他们尝试过,38%的人说他们过去一年中曾吸食过。2016年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毒品的流行度排名里,笑气的滥用排在第7位。

  在美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包括笑气在内的吸入剂每年造成100至200人死亡,主要是由于吸食后的昏迷、窒息、癫痫发作和意外伤害。

  吸入剂的滥用会导致成瘾,上瘾者会出现高度迷茫或类似醉酒状态,语言模糊、动作失去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或沮丧。

  即使对健康的、以前从未吸食过吸入剂的年轻人而言,吸入剂的危险同样存在。一种被称为“吸气性猝死”的综合症,可能会导致一些吸入者在数分钟内就心脏骤停。

  

  东森新闻报道,英国17人因吸食台湾出口的笑气猝死。

  在中国台湾,笑气被列为“吸入性滥用物质”。虽然台湾方面尚未将它列为毒品或管制药品管理,但施用者将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台湾的卫生福利部则将笑气列为入“医用气体”药品管理,未经核准擅自制造或输入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笑气在中国:新兴的毒品替代品

  “打气球”并非是仅流行于留学生圈的一种消遣,它早已进入中国,诱惑着众多寻求刺激、追求新鲜的年轻人。

  浙江绍兴人老赵在翻看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朋友圈时,无意中发现一张含有大量银色子弹状物品,并配以“太爽了”、“沉迷”等文字。后来才知道,这些“银色子弹”正是装有笑气的气瓶。

  来到中国,笑气更多被叫做“奶油气弹”,它曾风靡于一些酒吧和夜店。

  南京玄武警方在对1912街区的巡逻走访中发现,街区内许多娱乐场所提供“吹气球”项目,就是用奶油气泡枪将笑气弹抽出后充入气球内,出售给客人吸食,吸食后会产生短暂的兴奋感。

  由于食品工业中笑气的使用是合法的,譬如用于制造生奶油和酿酒,很容易网购。在电商尤其发达的今天,网络平台上也有大量卖家以“奶油气弹”之名售卖笑气,发货地集中在广州、上海、成都、北京等地。

  在某网络销售平台上,上海一家专卖奶茶咖啡器具的五钻店铺就公开售卖多种品牌和型号的“奶油气弹”笑气。虽然店主在公告中严正声明,笑气会带来精神刺激,不可用于人体吸食,如果买家违背该准则,后果自负。但“气弹特价”的字样依然出现在店铺首页中,吸引众多以吸食笑气为消遣的人前来购买。

  但只要随手翻阅一下用户评价就会发现,不少购买“奶油气弹”的人都在吸食笑气。有的感激“老板送了三个气球,大家都懂”,有的愉悦地表示“非常好,劲也够大”,有的提醒同道中人“气很足,吸的时候要注意点,不然肺疼”,还有的则抱怨说“吸出来有气味,而且漏气,但气弹劲可以”。

  

  上海一家专卖奶茶咖啡器具的五钻店铺,宝贝详情页中明确“建议”含笑气的“奶油气弹”不可用于人体,但在其首页却出现了“气弹特价”字样,在评论中用户行为也和公告相悖,店主甚至赠送了方便吸食笑气的气球。

  而在其他售卖笑气的店铺评论中,不乏“非常好用,手感非常好,上头快不上瘾”,“气弹劲可以,方便携带”等用户体验,还有人呼唤“有福建的朋友吗,一起吹气球。”

  

  某网络销售平台评论显示,国内不乏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笑气“打气球”的人。

  随着笑气在娱乐场所和网络上的快速流行,其背后潜在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得到警方关注。

  今年1月23日,一则名为《关注“奶油气弹”悄然兴起带来的治安隐患》的警情提示发布在南京市公安局官方网站上。

  文件显示,随着吸食K粉、摇头丸等毒品的情况逐渐减少,“奶油气弹”(即笑气)正以毒品替代品的角色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在一些娱乐场所,由于吸食“笑气”致幻而产生的斗殴、纠纷类警情呈上升趋势,由于吸食过量导致各种疾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缺乏对成瘾性、耐受性、身体危害和非法性的界定,我国法律对笑气并未作出明确定性。这导致目前笑气并不属于《刑法》和《麻醉药品急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的毒品范畴。它仅作为众多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的一种,被列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

  

  南京警方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有关“奶油气弹”悄然兴起带来的治安隐患》。

  法律界定空白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文件显示,笑气获取途径和市场流通有很大随意性,不仅夜店酒吧贩卖,从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也能轻易购得,源头获取的环节并无把控措施。而一旦发生因吸食笑气引起纠纷斗殴、吸食笑气不当引发致病致死等事件,仅凭当事人供述,缺乏技术检测,相关的证据支撑显得十分单薄。

  同时,由于目前对于一氧化二氮的生产、管理、售卖以及人员吸食处理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相关部门也无法开展统一规范管理和彻底查处,仅是当作普通案件处置,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打击。

  文件提示,虽然笑气尚未被列为新型毒品,但其致幻、成瘾、损伤神经的特性极易引发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危险驾驶等事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值得各地警方密切关注。 (实习生周梓琪、楼昊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自述

  吸食笑气女孩:那段经历很可怕

  7月2日,文章主人公,女孩林娜(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吸食笑气半年多来的变化。目前,她仍在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能独立行走。

  第一次吸是出于好奇

  回忆起半年多来吸食“笑气”的经历,女孩林娜重复说道,“很可怕”。林娜自述,因为吸食过量笑气,她一度出现双腿“站不起来”和失禁的情况,为此,她中断留学,提前回国接受治疗。

  记者此前报道,日常生活中,“笑气”常被用来制作DIY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同时,在网上售卖的各类笑气气弹的包装盒上,明确标明它是淡奶油发泡的食品加工助剂,“不可直接食用”。

  但是,在一些年轻群体中,大家心照不宣,使用笑气来制作“嗨气球”。

  制作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吸食后短暂的快感,让不少年轻人为之痴迷,甚至有人将它视为聚会时“调动气氛”的物品。

  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在国内,线上销售笑气弹、教授制作“嗨气球”的商家,比比皆是。而林娜则告诉记者,在美国西雅图,笑气弹的销售更加普遍,“在留学生群体里很流行”,而售卖的方式也更加直接,“一般烟店都有卖,很多人成箱成箱地买”。

  和很多人一样,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气,是出于好奇。“我感觉我认识的留学生里,有一半人吸过笑气。我们管这叫做‘打气球’,当时很多人告诉我,说‘打气球’会让人比较舒服,还说它比抽烟喝酒的危害还要小。”

  随后,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买了四五盒笑气弹、奶油枪和一些气球。“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里面有24支,差不多有100多支。吸完之后,就感觉脑袋里在蹦迪一样。”这是林娜从未体验过的新鲜感,在此之后,“打气球”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细节:曾一个月“打气球”花掉十几万

  林娜描述,自己是一个“很不容易放松的人”,在国外求学,自己照顾自己,也让她时时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打气球”似乎给林娜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但危险,接踵而至。

  林娜回忆,“打气球”的第一个月,她没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样,出现幻觉,她只是感觉,睡觉开始变得有点困难。“心脏不舒服,会一直嘀嘀嘀嘀的,跳得很快的那种感觉。”

  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林娜没能及时接收到,以至于对“打气球”越陷越深。林娜回忆,公寓附近的烟店,一箱笑气弹卖1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气球’,一个月能花掉十几万,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晕晕乎乎的,然后睡着了,睡醒之后又接着打。”

  两三个月时间,因为“打气球”,林娜花掉了几十万元。这些钱,一部分是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另一部分,则是她打工挣来的。

  如果一切顺利,林娜明年就能拿到毕业证,或是继续深造,或是回国工作,但因为一天花上10多个小时在“打气球”,她不再去学校上课,求学之路也被强制按下了停止键。

  几个月下来,林娜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变化。“打完气球,脾气会特别暴躁,还很容易饿,迷迷糊糊地点完外卖,等到送到公寓的时候,我又不想吃了,那段时间,我房间里到处都是食物腐烂的味道。”

  林娜还察觉到,因为毒素排不出去,自己的前胸和肚子上,长出了许多红色点点状的小包,双手也因为长时间握着奶油枪,开始脱皮。

  

  林娜提供了她在西雅图吸食用的笑气弹

  “戒”过两个多月,但最终“复吸”了

  每天“醉生梦死”的状态,也被同在美国的亲人,如实地反馈给了林娜在国内的父母。不想让父母担心,今年年初开始,林娜“戒”过两个多月。“但是停下来的时候,特别难受”。最终,今年3月份,林娜“复吸”了。

  复吸之后,林娜的吸食量比以前还大,“一箱一箱地打”,随即她开始出现幻觉,甚至觉得有人在追杀她。更严重的是,林娜的双腿时常觉得无力,“站不起来,像瘫痪了一样”,以至于她选择躺在公寓里,陷入“打气球”,然后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再接着“打气球”的恶循环。

  彼时的林娜,已经失去了自控力。由于一个人住,林娜的变化没有被及时发现。等到好朋友上门来找她,发现她已经严重到出现了失禁情况。“她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5天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了,我忘记打了几箱了,也忘记自己当时是什么状态了。”

  随后,好友将林娜送去医院,入院两天后,林娜被父母接回国。出首都国际机场时,林娜坐在轮椅上,这和大半年前健健康康的她,判若两人。

  悔意:希望警醒同龄人

  对林娜来说,现在一想起“打气球”的这段经历,悔恨便挥之不去。“很可怕。比起身体,心理上的打击更大。十几岁我就出国读书,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克制力很强的人,但是吸了这个……感觉毅力被摧毁了,一点也没有了。”

  林娜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6月29日,在微信公众号“JK心灵鸡汤”上,她看到了转载的“气球把我身体打垮了”的一文,发现里面的遭遇和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后台,她忐忑地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6月30日发布后,林娜的自述随即成为10万+的热文。她一时间有些懵,“我不想引起那么多关注,只是希望更多同龄人看到我的遭遇,以此为鉴,不要再碰(笑气)这个东西了。”

  

  

  

  

  

  

文章关键词:笑气;蛋糕裱花;留置导尿管;林娜;海洛因 责编:李宜馨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女子吸嗨气球发疯 医生提醒:吸“笑气”过量可致死!

    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胡双飞教授介绍,笑气在医学上其实是麻醉剂大家族中的一员。如笑气使用不当,会有腹胀、肺泡胀裂等风险;笑气使用过量,会导致血压降低、眩晕,还会出现幻觉幻听,甚至突发心脏病。

  • 悉尼医院错将“笑气”当氧气 致新生儿一死一重伤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独立报》7月27日报道,近日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医院错将俗称“笑气”的一氧化二氮当作氧气,输送给2名新生婴儿,致使一名男婴死亡,另一名女婴严重脑损伤。

  • 网店遮掩售卖麻醉笑气弹 吸食过量有风险

    记者发现,这种笑气弹标注为食品添加剂,且注明不可直接食用 摄/记者 石涛 对于卖家所称的安全用量,杨医生并不赞同,她告诉记者,医学上笑气的安全剂量并非吸入总量而是吸入的浓度。

  • 酒吧惊现吸"笑气" 医生:盲目吸可能致命

    这种俗称“笑气”的微甜气体,开始悄然出现于成都的一些酒吧,成为年轻一代的消遣方式——人手一个贪婪吸食,成了一些酒吧的一景。”

  • 女留学生吸笑气成瘾 身体紊乱坐轮椅回国

    林娜回忆,“打气球”的第一个月,她没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样,出现幻觉,她只是感觉,睡觉开始变得有点困难。复吸之后,林娜的吸食量比以前还大,“一箱一箱地打”,随即她开始出现幻觉,甚至觉得有人在追杀她。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