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名校辍学贩毒!俩"95后"一人建QQ群叫卖,一人制毒)
两名“95后”贩毒人员不满足于传统的贩毒模式,其中一名贩毒人员陈某自己建立QQ群,召集需要冰毒的吸贩毒人员,网络中聊好价格,然后快递伪装成茶叶的冰毒;其上线李某从一知名高校辍学之后,不满足于从上家高价购买冰毒,开始从网上学习制毒知识,购买器皿后准备自己摸索制毒。近日,济南天桥警方从一个涉毒QQ群开始工作,远赴浙江、江苏调查半个多月,成功打掉这一跨省贩毒网络,缴获部分冰毒和制毒原料。
嫌犯李某购买了大量的制毒器皿和原料。 通讯员 李哲 摄
QQ群里卖冰毒
伪装茶叶快递
今年4月25日,天桥公安分局泺口派出所接到一位群众举报称,他发现有人在网上公开出售毒品,而且说要多少有多少。为了核实该线索,天桥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和泺口派出所组成专案组展开工作。“这是一个名为 咕噜 的QQ群,要想加入必须经过验证,而且非常严格,需要证明自己是吸毒人员,例如上传冰壶的照片。”禁毒大队民警温国玉说。
民警进入到该QQ群之后,发现一名为“浩哥”的网友是该群的群主。“浩哥”在群里非常活跃,经常用吸毒人员的黑话公开在群里询问谁需要“肉”可以找他,价格低廉。所谓的“肉”就是冰毒。一旦有人想要购买,就会与“浩哥”进行私聊。
民警假装需要购买冰毒,与“浩哥”进行私聊。刚开始,“浩哥”开口要价500元每克,其实这个价格比济南黑市上的价格要低两百多元钱。民警试着和他讨价还价,发现“浩哥”最低能够出380元每克的价格。“通过他出的价格,我们分析这个人上面还有上线,从其如此嚣张地散布广告来看,判断其手里应该有冰毒。”泺口派出所民警付文斌说。
在对该QQ群的侦查中,民警发现“浩哥”与济南的一吸毒人员达成一笔交易。通过多种手段,民警在济南一快递公司将“浩哥”寄来的快递成功拦截。通过对快递包裹进行拆检,民警发现这个快递是以“配件”为名邮寄的金骏眉茶叶包,内有用白色自封袋包装的白色晶体。
踹开房门
擒获群主“浩哥”
“我们通过称重,发现白色晶体净重为1克,后经过技术部门鉴定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其实就是冰毒。”温国玉称,在确定“浩哥”出售冰毒之后,专案组更进一步分析“浩哥”的身份信息和住址。
因为知道贩毒是重罪,嫌疑人“浩哥”非常狡猾,经常变换联系方式和住址。“我们前期的卧底人员和嫌疑人联系的时候,故意多用语音聊天,能够判断嫌疑人是南方人,而且年龄并不大。”温国玉称,他们从查获的快递包裹上发现该包裹自江西发送,最初判断“浩哥”可能是江西人。
可是通过进一步侦查,民警发现“浩哥”在浙江省嘉兴平湖市有活动轨迹。6月1日,专案组赶赴平湖市开展侦查工作,于6月5日确定该嫌疑人的住址。5日晚上8时许,民警来到嫌犯的住址,此处是一个普通的居民楼。“最初我们冒充楼下邻居以漏水为名敲门,结果敲了很长时间没有开门。”付文斌说。
后来,民警找来开锁人员开始对防盗门进行开锁。很快,防盗门被打开。民警打开防盗门正准备向里面冲的时候,竟然发现防盗门后面还有一道木门。于是,开锁人员继续开木门的锁,民警突然听到房间里面有咳嗽声。
情况危急,民警未等木门锁打开,上前一脚踹开门,冲进房间。民警发现一名年轻男子正在厨房,由于担心男子拿刀反抗,上前就将其摁倒在地上。经过核查,民警发现该男子正是嫌犯“浩哥”。“浩哥”真名是陈某,今年20岁,四川广安人。面对民警的突审,陈某支支吾吾,一副被冤枉的样子。
嫌犯陈某指认自己藏的冰毒。 通讯员 李哲 摄
后来,民警在阳台的一个角落里面发现一个垃圾桶,从垃圾的下面翻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一个自封袋,装着白色晶体。民警拿着这一袋冰毒给陈某看,这才让陈某开了口。
顺藤摸瓜
逮住“师傅”
陈某已经吸毒两年多,此前也是从网上购买冰毒,并认识了上线“师傅”。后来联系长了,“师傅”就提出让陈某帮着其发货,可以从中赚点钱,一般给陈某的价格是200元每克。陈某感觉这条路可行,就开始帮着“师傅”贩毒,并且建立了一个QQ群,将购买冰毒的人拉到这个群里,长期提供冰毒。
民警在快递公司将嫌犯李某抓获。 视频截图
据陈某交代,虽然交易的时候不能见面,这里面存在着黑吃黑的情况,但是只要有人要货,经过一段时间聊天之后就会发货,必须走量才能赚钱。“一旦陈某遇到搞不定的客户, 师傅 就会出面给陈某支招。”付文斌称,陈某并不知道“师傅”的真名字,只是感觉这个人非常聪明。
“陈某交代,他与 师傅 曾经在江苏常熟见过一面,我们判断 师傅 很可能就在常熟。”于是,专案组转战常熟开始工作。民警在两人见面的地方进行走访,特别是一些宾馆,结果查到了“师傅”的住宿信息,从而获取其身份信息。“师傅”真名李某,22岁,江西人。
民警来到其暂住地进行调查,发现李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住了。通过调查,民警获知李某填写的一份材料显示其在一快递公司工作。6月11日下午,民警在常熟的服装城对快递公司进行调查,结果在走访的路上恰巧碰上李某。民警跟随其至快递公司,迅速将其控制。
民警来到李某的暂住地,发现十余克冰毒。更让民警吃惊的是,李某的暂住地竟然有酒精灯、烧瓶、搅拌棒等制毒器皿,以及多种制毒原料。据李某交代,自己曾考上一知名高校,大一的时候辍学,此时他已经开始吸毒。李某在大学期间干推销,赚了些钱,可是为了购买毒品花光了。
辍学之后,李某就开始贩毒,但是不满足高价从上线购买毒品,就开始从网上学习制毒的知识,并且购买了相应的器皿和制毒原料。“李某已经进行了几次尝试,并没有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被抓,他很可能就摸索出来了。”温国玉说。
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凉山缉毒一线:毒贩装GPS人货分离 反侦察能力强
随着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不断提升,警方抓获吸毒人员和贩毒人员的难度也是逐年增加。
2016年5月,布拖县公安查获了一起凉山州建州以来单案毒品数量最多的案件。“一共122块,40多公斤的毒品,市场价值达到两三千万,”据民警陈虹宇向法制晚报记者介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也很高明,将一辆大型吉普车的顶棚完全改装后,将用黑色塑料包裹的毒品藏匿其中,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另外一起案件,更是让民警们察觉到,现在的毒品犯罪已经跨越到新的科技时代。这是一起运用GPS定位运输毒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将GPS设备与毒品放在一起,找手下的“马仔”把毒品悄悄安置在陌生的大货车底盘凹槽内,并用磁铁死死吸住,甚至连货车司机都不知道自己的车上被动了手脚。“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发短信到GPS设备上,设备会反馈位置到手机上,实现人货分离。”布拖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缉中队队长罗翔说道。
两男子因缺钱贩毒 吞132包海洛因没下飞机就被抓
因为缺钱,两男子甘当贩毒工具,远赴缅甸,通过人体藏毒的方式将海洛因“运”回南京。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溧水警方获悉,近期他们成功破获一起航空人体运输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缴获毒品海洛因1.02公斤。这些海洛因被分装成132个小包,全部被两名男子吞入腹中。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3月始,无任何化工背景的鲁某在QQ群里搭识了化学系毕业的王某,两人动起了制毒脑筋,因缺乏启动资金,又邀请其同学刘某入伙。于是,王某潜心制毒,鲁某开始在网上寻找买家,有时也帮忙将冰毒成品装袋,刘某则提供个车供两人使用。
张某容协助张某明缴纳租金、帮忙煮饭、打扫制毒工场卫生,帮助购买用于制造毒品的醋酸和醋精,并帮助抄写制造毒品流程的纸条等。
张某容协助张某明缴纳租金、帮忙煮饭、打扫制毒工场卫生,帮助购买用于制造毒品的醋酸和醋精,并帮助抄写制造毒品流程的纸条等。广州中院一审判决张某明犯制造毒品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美剧《绝命毒师》讲述了一位化学老师制毒的犯罪故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打定主意后,张某便搜索加入了相关社交网络聊天群,学习制毒的方法,并买了分流器、感冒药等制毒工具。今年3月,张某将部分感冒药磨碎,放在无水酒精里浸泡,打算提取麻黄碱。
哥伦比亚制毒村是当地专门以制毒为生的传统村落。在这里,黑势力、地下交易伴随着毒品而生,就像一个无政府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混乱无序。
制毒设备也能网上加盟办厂?
3月16日上午,民警发现张某伟外出路线异常,怀疑其可能制毒成功准备出货,决定收网。审查中,张某伟交代,他因做生意经营不善欠下近百万元债务,于是为了还债,从网上学到了制毒的方法。
民警发现张某伟外出路线异常,疑其准备出货,决定收网。
10月初,该局禁毒大队民警和杨集派出所民警在共同走访时得知,在该镇袁牌坊村荒庄村民组有一家废弃的食用菌厂。在食用菌厂一处隐蔽的厂房内,发现了一套可疑的化工生产设备。
58岁的广州人廖某,表面上只是某塑料工厂的下岗工人,有时会从各地化工厂贩卖化工原料。广州海珠警方捣毁两处制毒窝点,抓获包括廖某在内的7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成品、半成品冰毒290多千克,及其他制毒原料一批。
竟通过自学掌握制造冰毒的全部流程,被业界称为"教授"。
58岁的广州人廖某,表面上只是某塑料工厂的下岗工人,有时会从各地化工厂贩卖化工原料。广州海珠警方捣毁两处制毒窝点,抓获包括廖某在内的7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成品、半成品冰毒290多千克,及其他制毒原料一批。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昨日对一宗制造毒品案进行宣判。通讯员 罗伟雄 摄 因合伙在广州的家中秘密制造出冰毒3公斤多,男子罗某、张某二人昨日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制造毒品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因制造毒品数量大,男子罗某和张某昨日因制造毒品罪一审被判处死刑,谢某也被判刑。
黄冈侦破部督毒品案缴毒611公斤原料4.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