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才能保命,但他的家人说: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要腿,还是要命?一位病人和他家属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失眠了。
昨天晚上,他在朋友圈里郁闷的写到:80多岁老人因动脉闭塞没及时就诊,恶化到最严重的情况,右小腿在半个月内变黑溃烂,严重感染并伴有剧烈疼痛,必须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坚决不同意截肢的方案,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作为医生,朱越锋的心情很糟糕,“很可惜的,(病人)昨天刚刚过来,我就想安排今天急诊手术,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如果不截肢,一旦感染扩散,几天人就没了。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或许有几个月好拖,但也是等死,而且最后是很痛很痛的痛死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拿动脉闭塞来说,朱越锋医生和同事一年要接诊200例左右,每年需做截肢手术的患者,少的话,几例,多的话,十几例。
这几年加起来,他一共遇到过五个患者,宁愿选择等死,也不愿意截肢。
右小腿变黑、溃烂,面临截肢
家属表示,不可以死无全尸
拒绝手术的这位老人,今天早上放弃治疗出院了。
他是萧山人,毛病已经很重,出院前躺在病床上,走不了路。因为下肢动脉闭塞,血液供应不畅,右小腿全变黑了,肿了起来,好几个地方溃烂、流脓,散发着一股味道。即使躺着不动,小腿也是钻心的、持续的疼,晚上彻夜难眠,只能吃止痛药。
病情是在半个月内迅速恶化的。一开始,老人只是走路有点跛,走个几分钟,觉得小腿酸痛,得休息一下。春节前几天,他突然觉得小腿痛得厉害起来。
去医院看看?老人很快打消念头,都快过春节了,去医院多不吉利啊,也给孩子添堵,再看看吧。没想到,熬了几天,右小腿慢慢变黑,人也走不动路了。
本周三,老人看到腿开始烂了,实在扛不牢,才开口让子女送他到医院。
“老人年纪大,爱抽烟,本身有动脉硬化,另外还患房颤,血栓脱落引起动脉堵塞。”朱越锋医生说,因没及时就诊,老人的动脉完全堵塞了,连脚趾头都发黑,是最严重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否则病再重下去,感染继发败血症,人都会保不住。
要腿,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样。老人知道后,情绪很激动。
朱越锋医生找家属谈话,办公室气氛很压抑,老婆、子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几个亲戚赶来,一群人在病房里开了个家庭会议,最终决定:不同意截肢。
“晕啊!手术做了可以活得啊!不做手术的话,真的只有等死了!”得知消息的朱越锋医生很着急,再找家属谈话。但家属和老人的态度非常坚决:按照老家村子里的习俗,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死无全尸。
朱越锋医生很感慨又无奈,“老人很可怜,他也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就说自己痛点好了。本来截肢再重建血管,不会烂也不会痛,原本有几岁就有几岁好过。哎,之前遇到好几个患者不愿意手术,也是这样的理由。”
有人发问: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网上的回答令人心疼
昨天晚上,朱越锋医生的朋友圈有很多人留言。
他一位同事说到,当时外公患病也是“宁死不截”的想法,觉得“完整的确比命重要”,也担心截肢后老年生活过得痛苦,做护士的外孙女只能一直劝。还好老人家病不算太严重,最后手术成功了,腿也保住了。
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林瑞新,每年会碰到不少车祸、骨肿瘤、糖尿病足的患者,情况严重的,也得面临截肢。
“车祸的话,家属和病人听到要截肢,虽然悲痛但快能理解,因为腿往往是毁损伤,骨头、血管、神经全毁掉了,只能赶紧手术。比较麻烦的是骨肿瘤、糖尿病足,整条腿看上去形态还是好的,拖得很晚才来看,腿保不住了,尤其是老年人很难接受。”
他遇到过一个80多岁老太太,因糖尿病继发足部病变,脚趾头烂了,然后是脚踝变黑、溃烂,到医院来看,听到要截肢,嘟喃着“谁照顾啊,那不行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又跑回家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她小腿发黑、情况很严重,才来做手术,最后整个小腿都没能保住。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夜里一直在哭。
“知乎”上也有人问: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47条回答里,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受伤后如何康复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严、被孤立、痛苦、无奈等词语的背后,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树下的小孩子”网友的回答,得到了8万多人的关注。她说,在医院的那两个月里,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压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换药,简而言之,疼疯了!最难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梦里还有右胳膊,早上醒来却是空荡荡的袖子,那种心痛和眼睛里掠过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说,因为走路很奇怪,从小被歧视被孤立。刚佩戴假肢的时候,整个残肢被包在里面,一天下来出的汗都湿透了,又痒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经常磨出血,包括现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话,就会磨出伤口。
名为“李慕芸”的网友说,刚开始也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废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到后面装上假肢,慢慢练习,虽然带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够亲力亲为。
“Reborn”写到,现在没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对以后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其他问题。人各有命,少一条是命,一条腿,我也想好好活着,这也是命。
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遇到过一个令他鼻头一酸的场景。普陀一位患了动脉闭塞的老太太,送医时整个左小腿发黑、溃烂,一听到截肢,她怎么也不同意,一个人默默在流泪,任谁去劝都没有用。
“劝不动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跑过来找我,五个人咚的一声,跪在我面前,边哭边说,希望我能保住他们母亲的腿。但真的没办法,送得太迟、病太重了……”
子女急得不得了,蒋劲松主任说,他记得,那几天,整条走廊里都是他们的哭声。
在疾病面前,要腿,还是要命?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钱报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杭州人李大伯表示,腿没了,日子过得会苦点、难受点,但只要命还在,就还有希望。
48岁的王大姐一下子很难做出选择。她提到,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走路需要拄拐杖,没办法再跑过,可能连行走、旅行都会变得艰难。随之而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
30多岁的李女士说,这个决定太艰难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痛苦于心不忍,但要放弃又舍不得。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去年,钱报记者报道过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住在ICU(重症监护室)两年后主动放弃治疗 相关链接,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一位病人和他家属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失眠了。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林瑞新,每年会碰到不少车祸、骨肿瘤、糖尿病足的患者,情况严重的,也得面临截肢。
视频传上网之后,有人说医生没素质,不该针对中国;有人说,这个医生不讲理,没弄清药量问一句也不耽误时间。这位新加坡医生如果不指名道姓说“中国”,只是提醒需要守规矩排队等候,或许也不至于引发这次事件。
23日,资阳市交警直属一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魏某当天驾车肇事后,并未在现场停车施救,而是继续驾车前往单位,上班过程中也显得若无其事。
1月7日晚11点10分左右,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谢林在救治伤者时,被一年轻男子用长约20cm的尖刀刺伤。1月11日晚,泸县警方发布通报称,1月10日14时许,发生在泸县人民医院的“1·7寻衅滋事案”在逃嫌疑人胡某主动到泸县公安局玉蟾派出所投案。
昨日下午,记者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指令,东莞中院依法对数名罪犯执行死刑。2011年8月16日下午,卢德坤携带菜刀来到长安医院,趁刘志霖在诊室为他人看病不备之机,拿出菜刀向刘志霖的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猛砍,致刘志霖受伤倒地。
门内争分夺秒救人,门外却在磨刀霍霍) 6日,这样一条“杀医”朋友圈,迅速在网上传开,令小编倒吸一口冷气。朋友圈的定位显示,发布者位于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城北新院,而他本人随后留言回复,说他哥哥正在做骨科手术。
门内争分夺秒救人,门外却在磨刀霍霍。
在了解清楚程先生的位置和孩子情况后,医生陈登宇、护士孙倩倩、司机荆百强立刻组队出车。
今晚,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医生田振宇在微信朋友圈发文:一例多心脏瓣膜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做了七个多小时。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受不了。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谢谢美丽的小护士。
12月20日晚,映象网记者见到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获悉,产妇送来抢救时,体内血色素很低,处于严重失血状态。在清丰县妇幼保健院出具的《出院证明》中,出院诊断一栏显示,张利双在早产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记者走访了郑州的外科医生,在他们看来,这种练习“就像士兵要练习跑步一样”,外科医生都在做。
因美容致使他人面部毁容后,尹某潜逃两年,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让她落入法网的,竟是一名“爱美”的女子,而这名女子其实是唐河一名女警乔装的。
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工地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74人遇难。丰城市人民医院脑外科主治医师黄涛:他们一来的时候,我们医院马上就开通绿色通道。伤者:(架子)咔嚓一下就断了,断了。
红网长沙11月16日讯11月15日晚,长沙市王家湾附近某小区一对夫妻因洗澡未及时通风,吸食过量一氧化碳晕倒。15日晚22:54,长沙市第四医院急救站接到呼救:“医生,我头晕不舒服,你快来……”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11月14日,在市人民医院200余名医护人员的现场见证下,该院医生韦德华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递交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