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外大街,在雾霾天里执勤的交警。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我是送餐员,麻烦取餐。”外卖送餐员王洪涛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栋居民楼下停好小摩托,一路小跑上楼叩响了客户的大门。简单收拾后,他急忙下楼,赶赴下一单的目的地。
“这周天气不错,但外卖订单明显没有上周多了。”王洪涛说,在雾霾严重的时段,他的订单量要比现在多两三成,“越是雾霾天,大家越不爱去外面吃饭,我们也就越忙。”
近年来,雾霾天气持续困扰北方。“十面霾伏”中,不少户外劳动者仍要坚守岗位,一些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强度甚至比在正常天气中还大。
然而,雾霾天气下的劳动保护却仍是空白,那么,应该为雾霾天中的户外劳动者提供怎样的劳动保护,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调查采访。
“十面霾伏”中不得不坚守岗位
中国气象局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尽管2016年雾和霾过程少于2015年,但依然出现了8次范围较大、持续性中到重度雾霾过程。
2017年伊始,北方地区就遭受了雾霾的“当头棒喝”,多地PM2.5指数爆表。而交警、送餐员、快递员、环卫工等户外一线劳动者,为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却不得不在“十面霾伏”中坚守岗位。
快递员小张告诉记者,由于派件数量影响工资收入,只要交通畅通,他和同行们就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停止工作。
人们的出行量整体下降,外卖数量和快递数量随之上升,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上升。记者了解到,不少建筑行业、服务行业的户外劳动者非但没有因为雾霾天气而停止作业,不少劳动者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
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12月16日京霾“红警”启动首日,平台订单量比14日(空气优)时高出27%,晚餐高峰期高出14日同时段订单量39%。
雾霾天劳动保护仍是空白
“没觉得雾霾对我有啥影响,也没因为这个生过病。”王洪涛笑言,自己在雾霾天气下也不会戴口罩,“温度太低,呼出的热气把整个脸都弄湿了,不舒服。”
像王洪涛这样不在意雾霾天气下自身防护的劳动者不在少数。
“不同于其他极端天气,雾霾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损害。但目前劳动者对雾霾的认识显然不足。应将专业面罩等用具列为户外工作人员的‘劳保标配’。”北京道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晶晶对记者说,户外劳动者,当雾霾达到何种浓度时应配备何种防护用具,在达到何种浓度时应停止户外作业,都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
随着雾霾的频发,为户外劳动者放雾霾假、发放雾霾津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对于一些服务行业来说,由于工作性质原因,让企业给员工放雾霾假并不容易。“即使不能放假,企业也应尽量缩短员工在户外工作的时间,如必须在户外作业也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马晶晶建议。
此前在浙江省宁波市两会上,宁波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部长张益民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雾霾天户外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的建议》,提案建议实行错时工作制,在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适当延迟或调整工作时间,尽量在污染较轻时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马晶晶提出,可以参照高温津贴、低温津贴、有毒有害津贴的发放方式,通过发放雾霾津贴,给户外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尚未被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
2013年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职工体检报告让工会主席庄毅群吓了一跳,公司有多名职工被查出肺癌,这个数字和往年相比增加了近3倍。体检医院的专家告诉庄毅群,这或许和近年来频发的雾霾不无关系。
此后,该公司户外作业人员的体检次数,由每年一次增加到每年两次,并增加了肺部扫描检查。
“目前雾霾对健康的影响是可以确定的,对于长期露天作业人群,因尾气、雾霾等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亟须纳入职业病考虑范畴。”马晶晶说。
马晶晶告诉记者,职业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狭义的职业病。
对户外劳动者来说,由雾霾引发的疾病,可属于广义职业病。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等6类,共459项。但如“PM2.5,长期接触电脑”等新因素并未被纳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范畴。“雾霾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具有慢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论证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马晶晶说。
2016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修改。职业病的认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影响雾霾被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原因是,长期从事任何职业都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但并非都能被纳入职业病范畴。”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此前表示,交警、环卫工等因尾气、雾霾引发的疾病应当被纳入职业病考虑。
媒体:发“雾霾补贴”只能是权宜之计
“不戴口罩在外面工作多伤害健康!”“为什么没有统一的防护措施?”“可以像发高温补贴一样发雾霾补贴吗?”……每到雾霾天,面对在户外坚守的工作者,民众在致敬的同时,总免不了一丝担忧。记者注意到,对于在雾霾中工作的劳动者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各地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定。(1月8日《华商报》)
雾霾对人体健康有损害,这个已经达成社会共识,但雾霾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如何,会诱发或导致哪些疾病,却没有医学定论,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各地纷纷建立雾霾预警机制,在发生严重雾霾天气时,就采取限行、停工、停课等应急措施,鼓励市民减少户外活动,以降低雾霾的伤害。可见,政府部门亦认可雾霾会对市民健康造成损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雾霾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之前,给予部分坚守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发放“雾霾补贴”确有必要,但只能是权益之计,不应作为长效机制。
在雾霾天还需要坚持户外工作的岗位,主要是快递员、环卫工人、交警等,这是其职业特性所决定,而且往往越是恶劣天气,他们的工作任务越重。可见,既然雾霾会给户外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基于劳动保障法规的立场,很有必要为其提供防护措施,或者发放“雾霾补贴”,以降低雾霾对其身体伤害,加强合理的经济补助。
在盛夏期间,很多单位会给户外工作的员工,提供凉茶、绿豆汤、防暑药、毛巾等,那么,在雾霾天气时,亦可考虑统一提供“防霾口罩”。同时,劳动法规定要给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补偿高温对劳动者健康的伤害,那么雾霾天也应给劳动者发“雾霾补贴”,道理亦是如此。至于相关费用该谁出,可以进一步探讨,政府财政或企业发放都能接受,或者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由污染企业缴纳的环保税费支付,亦可体现谁污染谁负责的理念。
不过,雾霾与高温不同,雾霾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并非不可抗拒因素,如果致霾源得到彻底根治,能够有效控制住雾霾污染,从而告别雾霾天气,就不用再继续发放“雾霾补贴”。可见,发放“雾霾补贴”只是次优选择,乃是在雾霾没有治理好之前,对劳动者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不能也不必一直执行下去,以免政府发放补贴后心安理得,而忽视治理雾霾。
在郑东新区CBD附近,多名环卫工表示,今年高温津贴根本没有领到,只是领了两包绿豆、茶杯、白糖等物品。
在郑东新区CBD附近,多名环卫工表示,今年高温津贴根本没有领到,只是领了两包绿豆、茶杯、白糖等物品。
那些曾在街头冒着酷暑打扫城市的环卫工,领到高温津贴了吗?
而山东、陕西等地也是在去年提高了标准,山东将高温作业下的劳动者享受的高温津贴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200元。与其他省份不同,天津高温津贴已经实行动态调整,日标准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12%发放。
记者昨天也询问了圆通、EMS、中通等公司的8位快递员,他们都表示,高温津贴已经发放或即将发放,肯定有。和快递员相比,同样在高温天作业的外卖、配送员的高温津贴则难以得到落实。
即日(7月13日)起至8月14日,河南省人社厅将专项检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情况,如果发现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将被严肃处理。
据悉,根据郑州市《关于规范环卫管理工作改善环卫职工待遇的通知》和《郑州市环卫职工工资标准》,环卫职工工资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津贴等构成。”郑州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刘青山介绍,除了增加机器作业,今年郑州市区还新增了60座环卫工人临时休息点,方便环卫工人在雨雪天气临时休息。
近期,中国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烈日之下,高温津贴发放、户外作业停工等高温劳动保护的落实,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在支振锋看来,上述对于高温劳动保护监管的“九龙治水”局面,也是导致政策执行难的症结之一。
高温补贴标准 河南每日十元
今年已有25个省明确了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山西标准最高,每月240元。河南、重庆等地按天发放,每天从5元到24元不等;多数省份发放4个月。戳图如下↓↓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这两天,各地高温天气不断,程度增强,面积扩大。邢台市环卫处副处长张震栋表示,对于高温补贴,市里并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文件,具体该不该发,该发多少钱,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
纵横点评:高温补贴钱虽不多,却能让户外工作者感受到温暖,但是这点福利在不少地方却成了“空头支票”,给与不给往往取决于企业主的良心。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提供了他所整理的1981年-2010年,30个城市6月21日-8月23日期间,35℃、37℃以上的高温日数和免赔日数的数据表(见下表)。北京、乌鲁木齐(4次)、银川、重庆、太原、上海、杭州、福州、广州九地出现过盈利的情况。
21日,羊城晚报记者跟随佛山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突击检查工地高温补贴发放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一工地工人正在停工,工人不仅没有高温补贴,连工资都未按时发放,工人们围堵监察车,人社局现场处理该事件。
水、电、气用量暴涨,肉蛋菜价格上升,高温下的生活成本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持续的高温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