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打假20年,每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的王海,总是戴副墨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王海有意让自己离开打假舞台中央,“保持点神秘感,挺好。”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05年2月28日,戴着一副标志性墨镜的王海现身西安某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图/CFP
王海 42岁,山东青岛人。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两副索尼耳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假货,紧接着又买了10副,依据《消法》第49条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称为打假第一人。现任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理事、王海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项目负责人、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戴上墨镜的王海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直到今天,他仍然在维权打假的第一线。这20年,王海本人和中国的打假维权境况都遭遇了哪些变化,有哪些争议和尴尬,祛除很多人固有印象中非黑即白的底色,我们试图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海和职业打假人。
他不再站在舞台的中心。
打假人王海的光环被一个群体所取代。
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鱼龙混杂”,王海说黑社会、大学生、律师等等谁都可以加入。
而王海,觉得正是自己的示范意义,给行业竖起了标杆。
二十年过去了,他需要面对这个群体的低价竞争。也需要适应这个时代给打假带来的变化。
他厌倦了别人给他戴的各种帽子。
王海更愿意用交易和成本论来描述自己的打假生涯。
最多的一次打假赚过几百万,是一笔好交易。
推掉造假企业光环,又赚钱,又有趣,还能受到肯定。划算。
他给自己定了30万的打假起步价,为什么不呢?他说公司成本很高。
王海说,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王老板”巨款买假货
王海没有看央视3·15晚会。
3月15日晚9点,北京南站候车室,他正准备登上开往天津的动车。天津打假分公司和物业公司的生意需要他打理。
如今的王海,已不再是单兵作战的“打假英雄”,很多人爱叫他王老板。
王老板有四个职业打假公司,分别设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
公司主营三种业务,帮消费者维权打假;知假买假;受雇于企业,替企业打假。第三种,是他生意的重头,占到整个业务的三分之一多。
他的打假团队共有30多人,去年业绩不错,王海说,一共打掉一千一百多宗(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照此计算,平均每人每月要打掉3宗案件。
王海没有说这个数字是怎么完成的,他拿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一张银行卡的交易记录。“这张卡是专门用来买假货的。”
手机里显示,去年购买假货一共消费1444笔,消费额为2025199.85元。“买了202万假货,赚了400多万。”
他赚钱的方式是索赔,上面的数字并不是全部。近日,他曾对媒体公开,“去年的打假成本在400万左右,总索赔额理论上应该有1000万。”
有些钱还在赔付的路上。王海说,去年,他在长春买了40多万的“问题(进口)牛肉”,计划索赔400万。
“今年打算再买1000万的假货。”去年《新消法》出台后,消费者获赔偿数额增多,王海打算加大投资。
王老板已经不需要再冲在打假第一线,“我去现场,没戏,一拿出身份证,人家一看王海俩字,不就露馅了?”
但个别案件,他会亲自介入。
前几天,王海就去了江苏某著名村庄调查。“这个村全国闻名,有代表性,得去。”
1 今年6月,北京某超市内,一中年男子提出要买香烟。6月1日,密云警方在一打假人车中发现其准备调包的过期食品。中间白衣打假人涉嫌采用调包方式对超市进行敲诈,目前已被刑拘。
打假人王海的光环被一个群体所取代。
维权打假20年,每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的王海,总是戴副墨镜。”新京报记者随机询问14名“80、90后”,只有两人知道王海;“王海007”的热线电话,也从之前的每天十几个,减到现在的每天三五个。
最近,在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曾打造《北平无战事》的制片人侯鸿亮不无忧虑地说,“现在什么样的戏都可以播,这会让大家看低我们这个行业,观众会流失。而《锦绣缘》上演“霸道男主、霸道哥们、霸道下属、霸道反派爱上我”的终极圣母情节,短短的10集里已跳河、下跪、中枪、被追杀了不下五次……
河南省烟草局从2012年以来,紧密联系行业实际,以深入开展“四个三”教育为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买牛奶时,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只认“××牛奶”,消费者可能不知道,“××牛奶”或许仅是调制乳。
中国农历节气惊蛰至清明前后,本是杭州西湖龙井茶开采的农忙时节,但由于西湖龙井造假易、打假难,让今年的茶农、茶商无心专注收成。如何保证“纯正血统”,守住“西湖龙井”金字招牌,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认为,首先,当地的茶农、茶叶企业应自觉、自律,珍惜自己手中的资源。
今年,奢侈品打假似乎愈演愈烈。与奢侈品专柜拒绝验货的冰冷态度相对应的是,以这些奢侈品名义贩售的商品已经在中国的大大小小的网店上遍地开花。而国外奢侈品牌产品的说明书不但会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语言版本,说明亦清晰准确。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3月20日,但是这一天,无论你看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几乎找不到有关“产品质量”的重大报道。老实说,央视一说办晚会,我就不由自主想到整整一舞台男女演员穿着节日的盛装,随着喜庆的音乐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
随着上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条例中第二条最新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将不再受保护的规定引发了消费领域的极大关注,这是自1994年消法实施后首次从法律层面上就争论20年之久的“知假买假”问题进行明确。对于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这是否意味着将面临一种职业层面的拐点,也尤为引人关注。
效、可持续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依法监管,持续重拳出击,累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2.5万件,检查企业629.7万个次,市场131.9万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5亿元。种子、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合格率同比明显提高,群众投诉量和占比率都大幅下降,为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界首市的陈先生是一位民间打假人,他最近在太康打赢了一起假酒案,获得了3倍赔偿。
今年以来,社旗公安在打假专项行动中,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行业入手,严厉开展打击生产、销售假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等犯罪,切实维护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