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郑小凤老人将一些材料摆在面前,讲述抗战期间为地下组织送情报的事。1942年至1946年,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交通员。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公益组织斥资千万寻抗战老兵”追踪
郑小凤
年龄:84岁
籍贯:广东省陆丰县
抗战经历:1942年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做交通员给地下组织传送情报,四年后因病被迫离队,后与部队失联,老人将抗日经历雪藏60载。
由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与奇虎360公司、博时基金联合发起的寻找抗战老兵公益行动正在继续。近日,本报报道了该公益行动在北京走访的第一位抗战老兵陈群模获赠民间“抗战胜利勋章”一事后,84岁的抗战女兵郑小凤专程从广东赶到北京,希望找到关爱老兵的公益组织,证实自己的历史。60年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获得一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
9月18日,关爱老兵公益组织志愿者薛刚接待了老人,已八旬高龄的郑小凤在儿子的陪伴下与志愿者交流。薛刚表示,基金会接到老兵的资料后,将对老人情况做后续关注,若老兵有需求,广东志愿者可定期上门探望并照顾老人。
日前,在第三届公益慈善展览会开幕式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鼓励关爱老兵民间公益组织大力展开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寻找。他承诺,在抗战胜利70年之际,政府将会给抗战老兵更多关怀。
84岁的郑小凤老人头发已经全白,听力有些衰退,但眼光炯炯有神,身板也很硬朗,一口气爬了近三十级楼梯并未气喘吁吁。这些年来,她虽然拿到了民政部门的军人抚恤金和一些其他补助,但她想得到一枚抗日战争胜利勋章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之际,郑小凤专程来到北京。老人用浓厚的闽南口音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爬树敏捷引组织注意
郑小凤的祖籍在陆丰县甲东新乡,上世纪30年代,她的父母以打鱼为生,生活贫困,红薯羹已算得上是最好的主食,但很少能吃得上。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的大亚湾登陆,驻守在广东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由于部分师团被调往长江流域作战,兵力缺乏,在被动防守中节节败退,随后广东沦陷。日军的掠夺与杀戮加剧了郑小凤家乡的赤贫状况,也引起了家乡人员的奋起反抗。
1942年,只有12岁的她正在亲戚家玩耍,高瘦的她与小伙伴们进行爬树比赛,敏捷的身手引起了两个中年男人的注意。郑小凤回忆,经两人劝说,她跟随两人参加一个组织“办大事”。后来,郑小凤才知道组织的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她的职责是给地下组织传送情报。
“一开始很好奇,到了以后才发现条件太艰苦了,没吃没喝整天还提心吊胆。”说起当时的情形,郑小凤直摇头,贪玩的她甚至一度想放弃做交通员,不过,纵队中的温情将她留了下来,“我那个时候是战友里面最小的,所有的哥哥姐姐都照顾我,有好吃的总要给我留一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