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一所高校推出“恋爱登记制”,对该院恋爱的学生进行摸底,并由老师充当恋爱学生的“爱情保镖”,调解情侣争吵,开导分手恋人,防止失恋者做出极端举动……这一 “制度”在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引起不小争议。
昨日,记者采访了本市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他们均认为这一做法涉嫌侵犯学生隐私,不赞同普及,事实上,适量的感情挫折还能让人成长。相比这种强制性的刚性制度,他们认为,让学生主动向教师倾诉这些烦恼,再加以解答,柔性的办法效果会更好。
辅导员也可能遇到感情困惑
“恋爱实名登记制”从学校的管理上来说看似十分简便,制订者却无意中置辅导员于高压境地。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表示,这种每个辅导员负责几对情侣的“包干”方式,是否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和辅导员工作时切入的方法、技巧关系密切,而这些技巧对于没有接受过专门心理学系统训练的辅导员来说,可能勉为其难,容易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对学校的管理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
李正云主任说,“学习如何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是专业婚姻情感咨询的最大课题之一。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后,还需继续接受婚姻情感方面的专门训练一定时间后,才有可能成为相关咨询师,提供“恋爱咨询”。而大学辅导员一方面不能保证是否是合格的心理专家,另一方面,辅导员大多年轻,自己也处在恋爱或婚姻初期,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也可能困惑于亲密关系,怎么来给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建议?
大学生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抱在手中,而是获得足够权利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李正云主任表示,其实,恋爱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大学生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经历,都是成人无法替代和包办的。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肯放手,反而不利于他们的独立和成长。
李正云说,良好的状态应该是学生自由恋爱,但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我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果我有任何情感或其他心理困惑的问题,我可以从学校的某个地方获得专业而且保护隐私的帮助。”而学校也确实提供这么一个安全、专业、保密的渠道作为学生的心理支持。
学校强制登记易引学生反感
“校方这么做,确实有侵犯学生隐私的嫌疑,这种做法越界了。 ”在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朱虹看来,恋爱是学生的私事,学校强制学生登记相关信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如果有人问起相关问题,我们都是会遵循保密原则的,只要不会引发其他危机,我们不会将咨询者的个人情况泄露给他人。 ”
不过,朱虹也认为,这所学校的初衷和出发点确实是为学生考虑的,“大学生的确容易遇到感情上的困惑,必要的引导很有必要。校方可以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办法来加以引导,华东师大每年也会举办一些情感困惑方面的讲座及小范围的团体辅导,前者每次听者也有百来人;后者10来个人一个小组,每学期6到8次。此外,校方还会开设涉及相关话题的‘公共健康’选修课。通过这些柔性的手段,校方一样可以达到疏导有情感困惑学生的效果。 ”
在本市高校,辅导员和其他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也会时常遇到学生的感情倾诉,在他们看来,与其让学生主动登记恋爱信息,不如让学生主动向教师倾诉和请教这方面的烦恼。在上海大学团委的李银老师看来,柔性的帮助效果要远远好过刚性的要求,“相比以前,现在的90后大学生更加单纯、直接,他们会判别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然后再选择是不是信服你。关心应该是柔性的,教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愿意打开心扉,成为他们在情感方面的‘引路人’,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
曾经获得上海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的韦淑珍老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很多时候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高校辅导员也没必要过多介入他们的生活,“大学是一个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有的时候所谓的 ‘情感挫折’反而能让他们成长,所以这个度很重要。 ” (晚报记者 李征 肖波 报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