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换挡提速
早在中国动画电视片以26万分钟超越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动漫大国”时,业界就在质疑:动漫大国是否意味着动漫强国?
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8亿多票房,拿下了好莱坞影片长年占据的中国动画电影榜冠军,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更是成为华语电影首部破20亿的影片。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国产动漫的一支“强心针”,《大圣归来》《捉妖记》的成功只是个开始。未来几年内,国产动漫将进入“从规模到精品”的换挡期,还会有更多“合家欢”定位的精品动画走出低幼怪圈,在艺术和技术上做出探索,成为有着“国际语言”的“中国故事”。
国产动漫进入“换挡期”
多年以来,在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会介绍上一年度中国动画电视片的产量(分钟数)。而自2014年开始,这一数据却“悄然缺席”。
早在中国动画电视片以26万分钟超越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动漫大国”时,业界就在质疑:动漫大国是否意味着动漫强国?
据了解,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市场消费力远远超出现有的产业生产力。这个生产力不仅仅是指分钟数,更是指在这个市场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消费的大部分作品可能都是来自美国日本,只有一少部分来自国产动漫。
“中国动漫产业已经进入换挡期,如果说以前是在做规模,现在必须走精品路线。”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教授坦言,现在他还时常能看到思维停留在五六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会有生命力。
“当动画片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规模型向集约型转变,已经成为共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想依靠政府补贴发展的动漫企业是很难真正生存下来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说。
由国家出台政策对一个产业进行扶持,尤其是在产业的幼稚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都曾对动漫产业出台过补贴政策。不过,大多数国家的动漫政策都是辅助性的,扶持的侧重点也不相同。2004年以来,我国针对国产动画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除了以税收优惠和黄金时段禁播进口动画片的方式保护国产动画,各省市还从获奖、产量和播出平台出发,按分钟对动画进行补贴。
动漫人江杰表示,从产业发展规律来说,初创企业一开始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毫无疑问,他们是最需要补贴这根“救命稻草”的。然而,在地方政府税费减免、厂房租金补贴、人才落户优先以及按照播出时长提供奖励等补贴政策的助推下,也催生出了部分动画企业的依赖心理: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在播出奖励上做文章,有的企业情愿免费甚至倒贴也要找个电视台播出,以获取地方的奖励政策。一些动画企业甚至还成了“候鸟型”:待一个地方的政策利好出尽便“远走他乡”。
有鉴于此,一些地方政府已在改变策略。中国国际动漫节节展办公室主任董悦说,杭州对动画产业的扶植政策已经不再以“分钟论英雄”,更注重以质取胜。
一些企业也在自行“断奶”。《大圣归来》团队砍掉所有其他收入项目,“八年磨一剑”的成功就让动漫行业醍醐灌顶,“这说明补贴加练内功再经过市场化的洗礼,动漫企业才能得以一步步发展起来。”
中国动漫“重量轻质”的现象正在改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我国电视动画片的产量分别为261444分钟、199132分钟和138496分钟,换言之,2014年的产量仅是2012年的一半略多。
“这两年国产电视动画的产量下降,但质量正在提升,这是理性的回归。”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