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变了味的创业 大学生网络代购“杀熟”透支信用

2015-07-27 09:37 来源:半月谈网

  如今,网络代购成为不少大学生创业热点。美妆产品、婴幼用品、奢侈商品,业务包罗万象;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私密交流,触角无所不在;海外托运、入境转运,渠道“无往不利”。

  然而,在许多人心里,这种网络代购似乎“变了味”:频繁刷屏惹人厌烦,货品质量难以保障,“灰色”通关涉嫌逃税,更有人急于把社交资源“变现”,用“杀熟”透支自己的信用。丛生乱象中,代购的“江湖”到底水有多深?

漫画

漫画

  捧场还是屏蔽?

  “当手机被代购信息刷屏的时候,总会有种无奈萦绕心头。”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秦天说,“每当一位朋友发状态称,明后天有重大事项公布,我就会习惯性猜测他要成为代购了。”

  秦天的经历并不鲜见,正所谓“没有代购的朋友圈不是真正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赚些小钱”。

  在一家银行工作两年的小青选择辞职读研,重归校园生活的兴奋渐渐被平淡抹平。为能继续“财务独立”,他联系了几位在韩国留学的同学,加入了美妆产品的代购大军。起步很难,伴随着支持、揶揄和非议,小青渐渐发现,好友数量变少了。“或者屏蔽,或者干脆把我删除了吧。”

  和小青不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王微的代购生意红红火火。起步很早的她把国内国外链条串接得流畅无比,保养品、羊毛靴、奶粉等澳洲特产源源不断地通过王微的渠道走入国内,海外统一装箱发包,国内清关后由家人清点,再快递给消费者,收入颇丰。王微也面临着被屏蔽的尴尬。目标客户大都是朋友同学,“大量的广告照片难免惹人厌”。

  不仅仅是朋友的“屏蔽”,法律法规的“屏蔽”也有发生,涉嫌逃税成了悬在大学生代购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采访中,许多大学生代购者都遇到过物品被海关等监管部门扣押的案例,此前空姐大量代购涉嫌逃税被法律制裁的案例也让他们胆战心惊。

  法律界人士指出,海外入境商品主要分为“货物”“物品”两大类,前者需要申报,税率较高,后者是个人携带和邮寄的物品,接受海关监管,一般不必缴税。代购者以牟利为目的,大量海外商品入境,涉嫌逃脱关税。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