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不妨有限度公开

2015-02-28 07:27 来源:新京报

  造假者生活在民众中,其底细周围人最为了解。如果一个人年龄造假严重,周围人根据其子女年龄,可轻易发现造假嫌疑。履历、工龄等造假,情况也类似。麻烦在于,由于目前档案不公开,只有组织部门能看到。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

  “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干部档案造假的危害,无需多言。近几年,造假人员不时被处理,但造假现象并未得到遏制。巨大收益与较小风险之间的反差,让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

  让造假者“现原形”,既是民众的呼声,也是整顿干部队伍的需要。目前纳入审核的,只有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而从必要性和公平性考量,所有和“公”沾边的人员,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未来均应纳入考核范围。

  全面审核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收益也将是巨大的。要取得好的效果,制度上的保障不可或缺,比如特殊情况下的异地审核,比如对主动交代人员和抗拒到底者的区别对待等。笔者重点说说民众参与和监督。

  此次审核,组织部门是责任主体。然而,一旦组织部门“关起门”审核,民众被排除在外,这项工作的前景恐不乐观。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所有造假的档案,之前都经过了组织部门审核并得到其认可。造假之所以未被发现,除了审核不严不仔细,造假手段“高明”也是重要原因。此次审核加大力度,或能发现部分造假,但如果造假材料“天衣无缝”,仅靠书面审查,仍难保不会有“漏网之鱼”。而在没有造假嫌疑情况下对每个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查,“大海捞针”式的审核恐让组织部门难堪重负。在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对有蛛丝马迹的重点人进行重点审核,是可行的路径。

  发现造假蛛丝马迹,民众参与和监督不可或缺。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但需要注意的事实是,王亚丽造假事发,“导火索”是她意欲侵占去世富豪财产,被富豪家人举报。举报者知其底细,掌握相关证据,加之媒体及时介入,才有真相大白。没有这些“外力”,组织部门通过自查发现其造假的可能并不大。

  造假者生活在民众中,其底细周围人最为了解。如果一个人年龄造假严重,周围人根据其子女年龄,可轻易发现造假嫌疑。履历、工龄等造假,情况也类似。麻烦在于,由于目前档案不公开,只有组织部门能看到;每个人在档案中登记的信息,外人一无所知。这注定了民众监督的不可能。

  档案中的部分内容,确实不宜公开。但年龄、履历等信息,则无需保密。档案信息不公开,正是一些人胆敢大肆造假的原因之一。如果将每个人档案中无需保密的那部分信息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此次档案审核工作,将令人更加期待。(李曙明)

责编:彭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