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国经济经历艰难转型期 绿色能源终将成为主流

2015-02-17 09:34 来源:半月谈

  奋力转型开新局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时期,对其前景我们充满信心。这信心不是一句虚浮的口号,而是来自那些遭遇挫折而不死、奋力转型奔新生的企业。它们有的把科技文化新元素,内化为发展动力;有的换个跑道起跑,依然可以领先;有的矢志深耕本业,打造出独特优势……它们是成长的新经济,它们用坚实的步伐告诉人们中国经济该往何处去。

  “融”新力:增强内生动力

  当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带来的新经济风起云涌,传统企业并没有坐视不理、自怨自艾。不管是前沿科技,还是现代管理和文化,以融合之举化为己用,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成为企业一道风景。

  在南京徐庄软件园的苏宁总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悉数被用于企业运营。甚至,大楼的雨水回收设施全年可节省水费约16万元。“经过艰苦探索,去年三四季度实现了全面增长和盈利,增幅远超同行。”董事长张近东说,苏宁围绕互联网的转型持续了5年,互联网终将成为企业的“标配”。

  1月30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2014年,苏宁云商全年将实现不少于7.8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10%。分析人士认为,苏宁向互联网零售转型的成效正逐渐凸显。

  互联网思维正深度改变企业发展理念和路径。南京洛可可副总经理庞浩杰说:“借助互联网,我们要让产品带有‘温度’。”这家以工业设计起家的企业已成立10年,下一个10年的目标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企业,“设计思维+互联网思维”模式成为其未来发展战略。

  一些传统企业走上信息化之路,已迸发出蓬勃生机。在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南建设产业集团的信息化中控大厅,可以随时调出国内各个项目工地、预制配件车间的生产情况。“这是全国建工行业首创。”集团董事长陶燕说,走上集约化管理之路后,集团人均年产出从几年前的几十万元上升到了百万元左右。

  在苏州金鸡湖畔,一座5万平方米的文化Mall里,书城、画廊、演剧场、动漫体验馆、培训中心一应俱全。这是凤凰传媒集团最新发展的一个侧影。“我们规划了15个同类项目,一些地方已经布局到县城,每个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做这样的文化融合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都很可观。”凤凰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说。

  “换”跑道:致力跨越发展

  当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微薄,不少企业决定换个跑道再起跑,趟一条发展新路。

  2008年,纺织行业产能过剩,企业面临转型,常州市龙腾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国兴开始他的二次创业。通过调查研究,他将目标锁定在光热发电产业。与光伏产业不同,光热发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中广核、国电等大型能源企业签合作协议,与德国光热发电集成商谈生意,这是俞国兴这个曾经的“纺织老板”以前没想过的事情。他直言:“选这条路,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过去6年里,俞国兴先后投入1.8亿元研发资金,与中科院及国内几所大学合作,广揽人才,成功掌握槽式热发电核心部件——高温真空集热管制造技术,为他再次创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换个跑道领跑”,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需要破釜沉舟、另起炉灶。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银平说,家族里兄妹6人原来都是做纺织、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家感觉“日子越来越难过”。经过多方调研,2010年选定电容膜这一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花了2亿元从德国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全部电脑控制,只需40个技术人员。投产10个月来,销售已近1亿元。

  “想要销路,先换思路。”一些制造业企业家坦言,像过去那样“闭着眼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在新常态下生存。

  “不转型等死,瞎转型找死。”江苏康乃馨织造集团董事长周观林说,转型不能盲目跟风,要符合企业实际。20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虽然在传统星级酒店的布草业务受到冲击,但利用电子商务先后向经济型酒店和高端家纺市场拓展,销售额仍然稳步上升。

  “打”深井:造就独特优势

  除了“换姿势”,孜孜不倦全力打拼,靠创新驱动精耕本业,造就独特优势,也让不少企业成功转型。

  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不起眼小楼的展厅里,数个只有几平方毫米大小的芯片,却蕴含着大能量。这家名为洛希尔应用电子研究所的企业生产的60GHz无线通讯芯片成功推向市场,打破了国外垄断。

  “烧钱”的研发也曾让董事长吴志铭感到“肉痛”,但他坚定地说,预计2016年这一领域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公司的中长期目标,是要继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并涉足多个被国外垄断的领域。

  转型路径千万条,内在动力只有一个。不少企业家认为,只有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转型才有出路,才能实现有质效的发展。

  位于无锡的凤凰画材集团董事长陈卫宏说,公司创立20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绘画材料生产企业,但随着人力、环境成本上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010年,依据自身优势,企业成立了“凤凰艺都”,签约了一批艺术家,向文化服务产业延伸。之后两年,打印油画应运而生。

  “我们开发了新的画布,但不是卖给画家的。”陈卫宏说,名家油画,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消费。公司开发出一种可打印的画布,又引入国外先进的数码打印技术,辅以人工描绘,可批量生产名家授权的油画。“新的画品一出,一位来自欧洲的商人一次就订购了1.2万张。”

  “好东西才会有好出路。”在位于江苏连云港的中复碳芯电缆公司产品陈列室,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维新介绍了自家产品。这家新材料企业依靠与哈尔滨一家研究院共同开发的项目,有了立身之本,其碳新电缆产品在业内拥有多种优势,建厂两年多,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年产能达2万千米,占据国内市场约四成份额。

责编:王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