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公安民警用枪现状调查 实战训练存“短板”

2015-01-07 10:18 来源:半月谈网

  亟待完善枪械立法及相关制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陈天本建议,在反恐的大背景下,应该加强对公安民警使用枪械的培训强度,尤其是实战背景的训练,提高民警在不同场合、情况下判断如何正确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比如,可以考虑编撰适合民警实战要求的训练考核教程,改变原来枯燥的法条讲解,将实战中的事例拍摄成短片,建立案例库和案例分析制度,从办结的用枪案例中汲取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据了解,从2014年4月初开始,由公安部统一部署,被公安系统内部称为“大练兵”的“依法使用警械武器专项训练”在全国公安系统全面展开。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近期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民警合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训练,引进了一系列模拟实战的电子教学、训练系统,目前已取得明显效果。

  专家建议,未来还可以探索建立“枪械训练考核与法律责任的关联机制”。比如,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时开枪发生误伤事故,可以根据该民警当年完成训练课时和用弹数量,通过资格考核认定的情况,科学界定公安机关和民警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时,还应考虑将枪械使用培训成绩作为民警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公安机关枪械使用培训经费应由政府列支、专款专用,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警员心理辅导和干预在发达国家已不是新鲜事。不少基层公安干警认为,未来公安机关应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判断民警的心理素质应否配枪,帮助配枪民警增强临战心理应变能力,并定期对开枪民警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业内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用枪顾虑的问题,还需参考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警务立法中的经验,在立法层面将枪支使用及不得使用的情形最大限度地明确化;同时明确枪支使用争议的法治化解决途径,公正、客观评价民警枪支使用的合法性,妥善处置枪支使用的责任认定、国家赔偿及责任追究问题。(半月谈记者 吴昊)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