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深意何在 中国智库现状如何

2014-12-10 08:55 来源:半月谈网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相关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

  记者: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强调智库建设?您如何看待智库在现代社会运行中的作用?

  隆国强:现代治理结构下,对于政府来说,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和决策已经分离了,这是现代治理结构不断演进的结果。智库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研究公共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意见。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公共政策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公共政策本身涉及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复杂,而且现代社会各个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公共政策专业性越来越强,决定了现代社会不再是仅凭经验就能做出正确决策了。

  “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失误,但决策失误就是方向性的失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越来越重要。我们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都需要高水平智库的建设。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智库发展的新机遇?

  隆国强:智库确实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为当今中国对智库的需求非常强烈。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在转型、经济结构在转型、社会在转型,整个国家的治理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的治理体系还需要大量研究和探讨。此外,信息化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面对信息化这一浪潮,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

  这些需求给中国智库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满足需求,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库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智库的现状?

  隆国强: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智库数量很多,从业人员也不少,但高水平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智库并不多,我们的智库资源整合得不够好,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多。比如说,有关国企改革的政策咨询,可能有数十家机构都在做,力量不集中,也就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碎片化研究的背后是体制机制问题。

  我们的智库在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科研制度、外事制度等方面,更多地参考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这不太适合智库的发展需要,不符合智库运行的规律。

  我们的智库与中央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中央提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决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记者:吸纳人才对智库建设是最关键的,目前还存在哪些障碍?

  隆国强:智库需要把高水平的人才吸纳来,让高水平的人才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平台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党中央国务院,为各级政府出谋划策,出管用的主意。

  这里面是两个层面,首先你得把高水平的人才吸引来,其次高水平的人才来了后,你得有一套激励和约束的机制,激发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智库作为特定的一类组织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不能简单参照行政管理体制。比如,一些官方智库机构进人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来选拔人才,这和选拔研究人才是不匹配的,政策研究人员和公务员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公务员选拔考题面很宽,但我们更多地要求专业性。

  还有人才的流转也存在问题,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人可能就是不太适合搞研究,这些人怎么出去,这个通道就不太畅通,淘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还有就是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人才“旋转门”没有建立起来。

责编: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