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上漂流。9月1日-30日,为期一个月的“一元门票游武夷”活动即将落幕。9月本是武夷山旅游淡季,而“一元门票游武夷”试行以来,游客蜂拥而至。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十一”长假临近,又是出游时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的各大景区门票,或涨或免呈现“两极分化”。
相当一部分景区遵循着“逢节必涨”原则。如5A级景区广东丹霞山,9月起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玉龙雪山景区也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从每人次105元调整到130元。
在“涨”声一片中,也有景区“逆势而行”。如湖北三峡大坝旅游区近日宣布,对中国游客免费开放;北京、济南等城市宣布,在国庆节当天,市内各大公园、景区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门票180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门票120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门票80元……
“十一”国庆长假将至,又到了旅游的时候,可各大景区门票普遍涨价让许多消费者恼火。到底是谁推动景区门票涨价?又该由谁来规范?
门票涨价,谁是推手?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分析报告,目前全国5A级景区共有171个,门票的平均价格早已迈入“百元时代”。
门票涨价,究竟谁是推手?
专家指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门票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
“现在国内旅游很大一块是指向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从国际上看,这样的景区往往作为公益性机构对外开放,如果通过收取门票维持发展,跟国际惯例比是不吻合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
不靠门票,钱从哪来?
旅游业专家说,国外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国内一些景区的票价动辄一两百元,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不靠门票创收,钱从哪来?
戴斌说,目前我国景区基本上是管委会体制,以自负盈亏为主,即使有政府补贴占比也很小。国内景区收入来源单一,难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是短视行为,而景区的免费将带来周边商业价值的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像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其综合旅游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不降反增,其经验值得各景区经营者好好总结学习。”
随意涨价,谁来规范?
“可以考虑通过修订旅游法,对国家层面的5A级景区进行价格限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要倒逼旅游景区转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的‘门票经济’转向走产业化道路。或可采用服务补贴、服务外包等形式,实现公园免票或低票价。”楼嘉军说,同时要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类型,实现旅游景区收入的多元化。(记者齐中熙、钱春弦、王蔚)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