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1月15日执掌中央纪委,近700天来,王岐山治下的这一党内纪律机构刮起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反腐风暴,并深刻触动了国内社会现实。虽然反腐成绩单耀眼,但王岐山异常低调。本届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见诸报端的公开露面,王岐山最少。
王岐山以往的工作从未和纪检搭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副省长、海南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位,更多着眼于其金融、经济所长。他出任中央纪委书记之初,外界曾有诸多不解。
但截至2014年9月7日的成绩单——4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包括2名副国级官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CH、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3名十八届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3名候补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以及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YK。作家二月河称为,“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这背后,是新一届领导人对大局的观察。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随着“老虎”次第入笼,风暴眼中的王岐山这样评价自己的反腐工作:“反腐败要讲‘不敢’‘不能’‘不想’,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不敢’这条已经初见成效。”
露面玄机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王岐山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履新近700天以来,虽然反腐成绩单耀眼,但王岐山异常低调。本届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见诸报端的公开露面,王岐山最少。
据统计,自履新至2014年8月底,王岐山共公开亮相99次(不包括出访),其中参会讲话43次,出席活动33次,外事活动15次,考察调研8次。
履新伊始,王岐山在公开参加的第一次活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2012年11月19日召开的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开门见山提出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此后,王未食言:左手抓党风廉政,右手抓反腐败,将中央纪委的两项传统职能发挥到了极致。
爱文好学、乐于荐书的王岐山刚上任时看了一部与纪检工作相关的电影《忠诚与背叛》,内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前身),此后,他在多个场合推荐这部电影。
履新的前三个半月,王岐山频频露面,是其公开现身最多的几个月份。期间2012年12月6日,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落马,成为其任内落马的第一位省部级官员,也为之后的反腐行动拉开帷幕。
从公开报道可以发现,2013年3月“两会”结束后,王岐山在4月似乎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仅在月底时参加一次外事活动。实际上,这个月他在中南海约谈了一些派驻机构的纪检干部。去年4月22日至26日的五天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
约谈,是中央纪委工作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像这种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式的汇报,许多派驻纪检干部坦承此前未有。
王岐山履新前半年,中央纪委公布的落马官员并不多。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5月底,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仅披露了7名官员,包括1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从2013年6月起,落马官员数量直线上升。
6月至8月三个月内,反腐渐入佳境——23名官员被查,含6名省部级官员,包括备受关注的“四川帮”重要成员郭永祥,以及“石油帮”两名高管王永春、李华林。
这似乎成为一种规律。梳理王岐山的报道可以发现,他公开露面次数偏少的月份,落马的高级官员数量较多。最典型的是,2014年6月至8月三个月,中央纪委网站公布了165名官员被查的信息,含17名省部级高官,期间王仅公开露面6次。
调研背后
根据公开资料,王岐山履新至今,曾和13个省(区、市)领导有过公开接触。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中,王岐山先是参加全国政协农工党、九三学社界别的联组会议,之后又分别到北京、安徽、黑龙江、江西、宁夏人大代表团参加审议;2014年全国“两会”,他先是参加全国政协民盟、民进界别委员联组会,又参加北京、河南、陕西、吉林、四川的人大代表团审议。在这两年的“两会”中,他发言涉及最多的还是反腐。
据《郑州日报》报道,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王岐山曾和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对话半小时,其间提到中央纪委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两个职务的不同。“他说,他当副总理管经济的时候,很多人找他,都是想要个项目,项目就是政策、政策就是钱啊;现在他当纪委书记了,都不找他了。现在别人跟他说话,语速都慢了,有些话还不敢给他说,见他也不理他。”范海涛回忆。
2013年7月8日至10日,王岐山开始了身为政治局常委的第一次考察调研,到自己的联系点黑龙江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他随后的调研路线是:天津、湖北、山东、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山东、内蒙古。2013年11月24日,王岐山到湖北调研。三天后,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被查。自此,湖北官员频繁落马,截至8月底,共被查44人,为所有省份最高。2014年3月24日,王歧山到山东调研。之后,从中央纪委官网公布的信息来看,山东由近乎“零”官员落马变为月均3名官员被查。
仅有少数官员的落马和王岐山的公开活动有时间先后的关系。苏、徐、周三人被查前后,王岐山均鲜有露面。仅在公布徐、周案前,各有一次外事活动。在活动中,王岐山均表示坚决反腐。
巡视方略
在整个反腐大局中,巡视的作用被发挥至极。王岐山本人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13条规定,共产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巡视制度系中共党内监督的基本制度之一。根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会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的纪检委。
中央巡视组的职能是对下级党委及政府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不具体办案,但发现线索要报给中央纪委和中组部。巡视制度恰好填补了对“党委一把手”的监督空白,成为党对自身监督的重要利器,但发展十数年来,“巡视制度只是走形式”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王岐山试图做出改变。他首先打破了巡视组组长的“铁饭碗”,变为“一次一授权”;其次,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再确定,以前是分为地方巡视组、企业巡视组、金融巡视组等,现在重新洗牌,变为随机抽选;中央巡视组的公开度也大大提高,两年内的四轮巡视,中央纪委网站上都会公开巡视组的重要信息,如组长、副组长名单、通讯地址、手机、座机等,以往颇为少见。甚至多地的党报也发布该地区被巡视通报的内容,肯定成绩的内容被压缩,直陈问题的篇幅大幅增加。
王岐山称,巡视组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如实报告就是渎职。他还明确释放信号:巡视不力者将被问责,巡视得力者将获重用。巡视工作给了更多有能力的干部以获得重任的机会。
人事变动
和上届中央纪委一样,此届中央纪委维持了“一正八副”的架构,王岐山的现任副手为赵洪祝、黄树贤、李玉赋、杜金才、吴玉良、张军、陈文清和杨晓渡。其中,赵洪祝还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职,黄树贤兼任监察部部长职位。
梳理中央纪委八位副书记的履历可知,他们均有在中央、地方、军队纪委或司法系统长期工作的经验。
大力反腐的同时,王岐山也在肃清纪检队伍。
近700天来,已有两名曾在纪检系统工作的高官落马——四川省政协原主席李崇禧(曾任四川省纪委书记)和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道铭(曾任山西省纪委书记,此前曾任中央纪委监察综合室副主任兼外事办主任、中央纪委外事局局长、中央纪委副秘书长等职务)。
2014年3月,中央纪委在第二次机构调整中,增加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指向纪检监察办案人员本身。没过多久,中央纪委原委员、中科协原党组书记申维辰,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纪委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相继落马。
机构改革
中央纪委先后两次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在机关编制、机构、人员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人力向负责办案的业务部门扩展。中央纪委的纪检监察室变为12个,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业务的人员增加了100多个。
通过改革,地方纪委还要从地方党委中“断奶”。按三中全会决定,纪委的办案权上提一级,“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地方纪委领导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如何“断奶”,以及如何破解“同级监督”难题,关键在于“人财物”。
中央纪委将原来的干部室和宣教室拓展为“组织部”和“宣传部”,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工作。成立组织部,更被看作是为了解决地方纪委领导的提名权、考察权等人权、事权的问题,逐步加强对地方纪委的垂直领导。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指出,组建中央纪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缘由之一便是为了“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中全会也对中央纪委的派驻机制提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
王岐山也十分重视信息披露,在其任上,中央纪委旗下五网合并为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一跃成为极高关注度的国家机关官网,这得益于其第一时间发布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办的重大案件等信息。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大案要案信息主要由新华社首家披露的方式。
经过一系列机构调整,中央纪委变得异常繁忙。多位中央纪委工作人员说,“这两年是最忙的时候,周末也经常加班。”尤其在中央纪委公布周案后,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最近变得特别忙,领导多次开会要求我们‘慎言’。”
这一系列改变,为中央纪委带来巨大改观。有观察者认为,这些改变让中央纪委的职能回归设计初衷,但也有媒体将之称为“最强大”的中央纪委。(部分内容节选自财经网)(人民日报微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