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在炎陵 呼吸新乡土文明

2014-09-15 07:28 来源:半月谈网

  走进炎陵,首先聆听的是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的古老传说,触摸的是中华农耕文明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源远流长。

  深入乡野,记者更真切地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绿意盎然的风景,呼吸着新乡土文明芬芳浓郁的气息。

  炎陵风景:霞映山村(王军 摄)

  炎陵风景:霞映山村(王军 摄)

  生态村镇:呈现的是生态文明的鲜活文本

  已是初秋的炎陵,满目青山,层林叠翠。

  谁能想到,靠山吃山,在当年贫穷的岁月中这里也曾上演过乱砍滥伐的一幕。

  改革的春风吹来,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农民经营山林的热情高涨,从山山岭岭中拓展出一条日见宽广的绿色发展道路——

  神农谷,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珍稀的野生动物、奇险的沟谷景观和旖旎的田园风光。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开展了古树认养、“亲近自然、放生祈福”、“低碳出行、从我做起”等项目,成功举办了“黄腹角雉放归自然活动”,将神农谷办成播撒生态文化种子的实验园区,写出培育农民生态文明习俗的生动读本。

  今天的农民还在靠山吃山,但更注重护山养山。漫山遍野的楠竹林,就是农民的绿色银行,手头缺钱了,就到山上砍几棵去。而小小的竹笋刚一露头,农民就用笔给它标上年号,非三年不得采伐。

  当然,农民要美丽乡村,更要美好生活。生态文明的支撑还是生态经济,没有产业发展的生态是脆弱的,虚浮的,自然也是难以持续的。在三河镇星光村,邹秋楠书记描述的是“花香苗木、风味长廊、星光菜园”生态产业的蓬勃势头。记者在恒瑞葡萄采摘园中,见到了年轻的肖老板,东莞打工十年,不久前回村创业。采摘园有9个品种,流转土地28亩,每季安排闲散劳力,工钱就须支出七八万元。星光强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经营千亩蔬菜基地,辐射周边乡村。

  生态农业在炎陵发展潜力巨大。高山水果如黄桃、雪晶梨,生长期温差大,无污染,品质佳,都是大城市超市中的抢手货,竹笋产业已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基地面积达20余万亩。

  生态建设的当务之急,还是环境治理。

  在炎陵县鹿原镇洣西村的一块块生态湿地内,美人蕉、黑麦草等植物迎风摇曳。当地村民说:“这不是村里的绿化工程,而是一个个水环境‘净化器’,污浊的生活污水流经这里之后,就神奇般变成涓涓清流。”过去,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近年来,炎陵县引进植物吸附排污净水技术,建起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它好似“无人污水处理厂”,不用投放化学药剂,也不用培养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工人”就是湿地里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根茎庞大,繁殖能力强,各种污水穿过栽满植物的湿地后,可用来浇花、养鱼及灌溉农田。全县现已建成人工湿地等农村污水处理系统5400户。

  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绿色家园,炎陵全面开展创建生态村镇活动。全县202个行政村中,已有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108个。

  道德课堂:传承的是精神文明的优良基因

  到炎陵县挂过职的干部都曾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这里尊礼仪、重教化,民风特别淳朴。

  市场经济的潮流早已从城市漫过乡村,沉重的山门也早向外面的世界完全敞开。社会忧虑的道德下行和价值紊乱,同样冲击着山里人的乡邻关系和心灵世界。如何筑起堤坝,抵挡拜金享乐物欲泛滥的暗潮?如何涵养传统,建设人际和谐守望相助的家园?

  “美丽炎陵,道德先行”。

  炎陵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道德建设资源:悠久深远的炎帝文化,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雄奇壮美的生态文化。举办炎帝陵祭祖大典,开展“红色记忆”活动,举办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节,炎陵人就地取材,精心开发,创造了有炎陵特色的生动活泼的精神文明形态。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主题丰富的“道德讲堂”。“教员”就是熟悉的身边群众,“教材”来自每天的日常生活。炎陵县霞阳镇南区社区,一个叫曾彩云的普通家庭妇女自称曾被“赶鸭子上架”, 被请上社区“婆媳讲堂”,破天荒当了一回“教员”,给100多人讲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18年前,曾彩云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孩子成人,还悉心照料脾气不好又瘫痪在床的婆婆。她的事迹已经传为美谈,感染了四面八方。县委宣传部领导介绍,开设“道德讲堂”,旨在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在全县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建设道德高地。让生活引领生活,以民间激励民间,用希望点燃希望。如今,“道德讲堂”已经成为炎陵一道美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

  从开设相对固定的“道德讲堂”、“婆媳讲堂”,到定期举办“五好文明家庭”、“十佳敬老爱小模范”、“十佳儿媳”、“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等,百姓踊跃参与,入耳入心。在炎陵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劳节俭,敬业奉献,业已蔚然成风,先后涌现了“教师楷模”马安健、“为民村支书”兰才干、“助学义工”刘朝华、“八旬活雷锋”马敌凯、“天路”养护工张爱平夫妻等一批先进典型。在星光村记者采访的村支书邹秋楠,就是一位道德模范。他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但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情意,毅然撇下自家生意,挑起集体重担。虽然手中有权,孩子恰是搞工程的,但星光村的项目一个也不让孩子沾。他说:“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好好干。”如今,星光村已从贫困村变成了文明村、富裕村。

  文化民生:闪耀的是生活文明的人性光泽

  文化也是民生,而且是更有内涵更见品位的民生。

  炎陵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习俗,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畲族文化交相辉映。在新农村建设中,系列文化民生活动一如叮咚作响的山泉在不息流淌,满山满坡的山花在纵情绽放。

  沔渡镇客家民俗文化节气势恢弘。元宵节里,数万群众欢聚一堂,共度佳节,以“客家山歌唱和谐、龙腾狮舞客家风、客家狂欢闹元宵、客家小吃传真情、观灯礼花耀山村”为内容,展示炎陵客家人灿烂悠久的民俗风情。

  三河镇农民晒春联活动别开生面。在置办年货的乡村集市上,各村村民踊跃参与对春联、赛春联、写春联、送春联,观看歌舞、小品表演,抢答惠民政策知识。有专家现场讲评,获胜者可赢取当地特色食品“酃县白鹅”。

  中国炎陵云锦杜鹃花节场面更为壮观。这里有目前国内保存面积最大的一处连片野生云锦杜鹃花林,进入初春时节,一树树杜鹃花绵延数十个山头。登山赏花之外,杜鹃花节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山、那花、那村姑”美丽村姑评选大赛,脱颖而出的10位村姑就像那云锦杜鹃竞相开放,鲜艳夺目。

  石洲乡客家竹文化艺术节注重弘扬客家文化,发展竹业经济。竹龙比赛、竹类书画、竹手工艺品和竹制品展、竹制品编制以及竹竿举重、踩竹高跷接力、砍锯竹、竹杆拔河等项目妙趣横生,石洲乡的竹业也由此声名大振,市场大开。

  文体广新局局长唐青平介绍,炎陵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每个乡镇都有农民乐队、文化广场,村里还有广场舞蹈队、文化活动室。再偏远的山村,也有文化低保。每年送戏送电影下乡2500多场。

  炎陵乡土文化的复兴,滋润着农民简朴生动的生活,丰富着农民全面发展的人生。

  正是在生活文明的进步中,在乡土文化的复兴中,古老的村庄开始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悄然嬗变,炎陵的百姓创造着并分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我的和谐。

  尽管物质还不是足够丰裕,尽管城乡的流动已更为频繁,但炎陵人还是格外珍惜祖辈传承中的这片片家园,还在努力留住飘散在岁月沧桑中的这缕缕乡愁,让生活不再沉重,让心灵永远祥和。

  这就是炎陵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这也是炎陵新乡土文明的愿景图。(张正宪)

责编:李宜馨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