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刘家义:联合国引入中国的绩效审计模式

2014-07-30 09:5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中国刮起的“审计旋风”尚未平静,7月23日至24日,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出现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会议现场,与印度审计长进行工作交接。至此,中国审计署六年联合国审计工作圆满结束。

  与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头衔相比,刘家义的这一国际职务并不广为人知。2008年7月,他正式履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这是第一次有中国人担任此职务。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他还担任该委员会主席一职。

  如今,是交上成绩单的时候了。6年来,中国审计团队向联合国提出720条审计整改建议,其中95%得到了整改落实;还推动联合国在多个领域建立和修订完善制度500多项,促进联合国预算管理不断深化、维和行动日益改进、资金使用更加高效、业务运转更加透明、问责机制逐步完善。

  中国参与国际审计的脚步仍在前进。2013年10月,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在北京举办,刘家义当选该组织理事会主席,将继续带领中国审计团队为促进全球治理做出贡献。

  与国内审计引起强烈关切相比,人们也许会问,中国人为什么要到联合国去审计?审得怎么样?审计联合国又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呢?

  审计改变了联合国预算审查程序

  增收节支超5亿美元

  改革,已经成为全球议题。与正在进行深化改革的中国一样,今天的联合国,同样正经历着一系列深刻而影响深远的管理改革,包括改进问责和监管,建立高效、透明的治理机制,优化预算管理,推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重构全球采购架构等。

  目前,联合国系统共聘用7万多名工作人员,另外还有10多万人参与世界各地的16个维和行动。联合国每年的经常性预算大约为26亿美元,维和行动开支费用75亿美元左右。对于这个“庞大集团”改革并非易事。

  由于联合国工作非常特殊,一些部门和工作地点管理不善,存在虚报预算、贪污、欺诈等现象,导致联合国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不高、不问责等问题。

  在刘家义的理念里,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及时预防、揭示和抵御各种风险,为联合国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在联合国审计中,我们紧扣预算管理与预算改革主题,在强化联合国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提高预算绩效上下功夫,揭示出联合国一些机构预算编制不实、预算执行不力、虚列支出、挪用资金等问题。”刘家义说。

  例如,一些机构多报人员编制和飞机等重要资产需求,但同时人员长期空编、花费巨资租赁来的飞机长期停飞;有的机构招标采购不规范,低价中标后违规大幅调升合同价格;有的机构资产管理混乱,一边大量库存,一边持续采购,上亿美元资产长期闲置;有的机构对其筹款单位疏于监管,筹款单位不仅留用超过25%的慈善捐款用于高额薪酬和管理费,而且还大量滞留应缴联合国机构的募捐款项。审计结果引起联合国管理层的震动。

  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中国审计师通过审计,促使联合国核减人员编制1500多人,核减飞机部署16架,直接为联合国增收节支超过5亿美元。

  “由于我们审计发现的问题涉及面广、金额巨大,暴露出原有预算审查程序的缺陷,促进联合国改革了预算审查程序。”刘家义说。

  比如多年来,联合国维和预算审查程序一直是先审查下一年度预算,再审议审计报告。但自2010年起,联合国要求先行审议审计委员会提交的审计报告,然后再对照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逐项审核下一年度的预算。这样做大大增强了预算审查的有效性。

  刘家义提到,一位被审计单位的首席执行官曾专门找到他,要求“给点面子”,并说道:“中国的审计师就像是一些训练有素的牙医,看病时有些痛,但却对身体好!”

  “中国审计署参与联合国审计,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审计联合国的成果,展现了中国审计围绕治理目标、维护治理秩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成效的能力,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审计服务国家治理、推进全球治理的信心。”刘家义说。

责编:王文静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