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山,浙江省舟山远离大陆的东海中的小岛,面积4.22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总长19.26公里,岛上有常住居民1.1万,95%以上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但仅有十多人从事低成本、高风险的深海捞螺
买只小船,置办一些廉价的设备,再雇一名船老大。4点起床,5点出海,太阳出来时,捞螺人已在各种岩石、海沟边开始作业了。嵊山弯曲的海岸线比较适合螺类的聚集,船老大开着船,在刘存良的判断下寻找海沟里的黄螺
空压机输出的氧气带着浓浓的油气味,老刘在水下的岩石边摸索着捞螺。一把铁勾,一个网袋,腰上缠着管子。铁钩用来固定自己,网袋是装集螺用的,管子不仅传输着空气,更是老刘和船上唯一的纽带。船老大一手驾船,一手牵着呼吸管,“呼吸管迅速下沉”是水下人的求救信号,船老大会迅速拉管子把人拖上船
2013年6月,另一条船上的捞螺人在下潜时呼吸管被礁石缠住,慌乱中上浮速度太快,压力骤减,导致肺部气压过大,不幸身亡。此后老刘和他的同行整整有一个多星期没敢下水
凌晨4点,天蒙蒙亮,刘存良就揉着惺忪的眼睛出门了,他提着一桶柴油,一手啃着一块昨天没吃完的大饼,穿过不到300米长的一条小巷,来到码头。
这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叫嵊山。从大陆坐船过去大约需5-6小时,再往东开两小时就是公海了。岛上的陆域面积虽然只有4.22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总长却有19.26公里,这里的常住居民约1.1万人。在这个渔港重镇中,有95%以上的人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
53岁的刘存良是一名深海拾螺人,岛上断断续续有十多人从事着这行。他们驾着只能容纳4到5人的小船出海,在岛的周围寻找岩石、暗礁、海沟及海洞。然后换上潜水衣,一把铁钩,一个网袋,“扑通”跃入海中。一根呼吸管维系着水下人的生命,呼吸管一头连着柴油机带动的空压机,源源不断地把空气输入到50米外的另一端。通常,他们的作业深度在10到25米之间。开船的船老大,一手驾船,一手牵着呼吸管,管子一点点深入水中,看着水面不停冒出的气泡可以判断出潜水员的位置,从而调整船只的跟随方向。他们下水一次通常会在半小时左右。“呼吸管迅速下沉”是水下人发出的求救信号,船老大会迅速拉管子把人拖上船。
老刘做潜水捞螺的时间还不到5年,他说:“这行在岛上出现还不到10年,以前的螺根本不需要潜水去捞,在岸边捡捡就吃不完了。”
多到什么程度,他打了个比方,7月是黄螺交配的时节,螺都聚到一起,小螺吸着大螺,层层叠叠,最厚的地方会达到十多公分。大潮退去后,到巨大的岩石边去捡螺得小心翼翼,从最上端开始采,还得小声说话,一旦螺受到惊吓,会迅速收缩,整片螺群从岩石上塌下来,如果人站在岩石最下方,不被砸死,也会被砸伤。
“大约十年前开始,岛上的螺类、贝类越来越少,近几年,哪怕潜到水下10米左右,都得细心寻找才能有收获了……周边另外的几个岛都已经被设为保护区了。”
遇到难得的好天气,老刘就急忙下水了。5月底,海水还冰冷刺骨。水底潮涌不断,老刘作业时,是用一把铁钩钩住岩石,几乎已经把脸贴到岩石上,努力看清螺在哪儿。
站在船上,看着呼吸的气泡移动,半个多小时后,可以看到老刘正在向一片暗礁移动。暗礁的东侧突然出现一个大的旋涡,船老大立即起身去拉,但还是慢了一步,老刘浮出水面时,还是被巨大的吸力甩在了岩石上。上船后,他一边骂娘一边不停地咳。他呛到了海水,铁钩也弄丢了,所幸人没受伤。老刘说,这算幸运的,他第一次下水就曾被大浪整个抛到了礁头上,头顶裂了道很长的口子。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