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开始,“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消息在华北大地上激起一股招商潮,京津冀三地招商引资机构频繁互动,北京因首都功能疏解而可能转移的产业成为河北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半月谈记者近期以工作人员身份,跟随河北某区招商局负责人H到北京进行“招商体验”,经历了一次因信息失误“空手而返”的招商。在京冀招商机构、企业经营者及行业协会看来,构建公开、及时、准确的产业转移信息交流平台,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
风吹浮萍动,早早入京谋商机
今年3月24日,记者在北京市东二环终于等到一辆河北唐山车牌的商务车。河北某区招商局负责人H告诉记者,唐山距离北京大概200公里,却开了3个多小时才到,主要原因就是排队办车辆进京证耽误了将近1个小时。
该区位于河北东部一沿海城市,10年来投入资金3000多亿元,建设了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具备大规模产业聚集的基础和条件。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消息出炉后,H几乎每周都来一次北京,他自嘲是“车轮上的局长”。
H告诉记者,坊间传闻,北京除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必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外,将调整转移一批产业项目。该区招商和经信系统通过私人关系获悉,北京有一批锻铸造、家具企业将先期向河北转移,为抢“头啖汤”,该局当天一共派出八路人马共40多人进京寻找招商信息。
记者跟随H进入北京市某投资机构会议室。宾主简单寒暄后,H拿出招商宣传手册,向对方介绍当地发展状况和规划,重点说明工业园区已获得的国家政策,并强调当地土地待开发空间巨大,“想要多少用地都可以批下来,占地几千亩的项目都没有问题。”
由于这一投资机构掌握着近年来所有期望入京投资企业和项目的信息,H希望对方能提供部分想来北京投资、但没有办法落地的企业信息,看看这些企业对该区是否感兴趣。该投资机构一位处长说,由于北京投资开发的门槛很高,目前掌握的项目信息中百分之三四十可能落地,有百分之五六十肯定不能落下来,双方确实存在合作空间,但如果H想要获得这些信息必须通过商业操作(意即有偿服务)。H脸露失望之色,只能回应说:“回去再找领导汇报,等领导决定之后再来深入交流。”
信息多有误,跨地招商易白忙
午饭后,H和同事打手机分别联系企业敲定上门时间。记者看到,几张“转移企业名单”上面只有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地址,“联系方式”一栏是空白。H说,这份名单上约有300家企业,主要集中于锻铸造和家具行业,是通过私人关系获得的。下午3点前,H翻看手机,发现当天已拨打和接听46个电话。“遗憾的是打出去的多、打回来的少。”
联系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份行业类型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的企业名单似乎信息有误。按照之前的分组,H主要联系名单上北京海淀、昌平两区的企业,由于没有标注联系方式,找企业如大海捞针。H说,出发前他已通过黄页和网络搜索引擎寻找企业联系方式,但有的企业联系方式根本就找不到。在可以找到电话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已经关停,有的地址已经更换,有的已经从事别的行业,几乎都不存在转移到外地投资的可能性。
“比如说名单上的北京精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地点显示在海淀区,但打电话过去一问,对方却说公司总部已搬到北京大兴区,公司生产制造环节已搬到河南,留在海淀的只是财务部门。”H怀疑,这不是一份想要转移出北京到外地投资的企业名单,甚至不是一份等待转移的企业名单,而是一份已经转移和淘汰的企业名单。
历尽周折,H总算找到一家转行但仍在原址的钢铁公司,不曾想又碰到尴尬局面。这家钢铁公司出来接待H的是招商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坦言,北京定位增加“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公司已彻底转型,原先钢铁研制环节均已取消,正值规划园区转型开发,也亟须招商引资。
“原先以为铸造企业会有搬迁的愿望,没想到你们已经都转型了。”H说,如果别的企业来接触对方,但不适合在北京落地,期望对方也能转介给自己所在的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园区也要协同发展,希望能传递一下消息。”
下午5点多,这场基本上“各说各话”的对话结束。H决定去昌平。“虽然去找昌平的企业希望也不大,但总归要去撞撞运气,区里要求我们把这些名单上的企业跑遍。京津冀协同发展机会难得,不能放过一条大鱼,也不能放过一条小鱼。”
对接缺平台,转承信息盼准确
半个月后,记者在H所在的招商机构得知这次招商行动的结果:所有派去北京招商的人遭遇和H类似,都“空手而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中最大问题就是信息准确性。”H对记者说,一家家企业跑实在麻烦,既浪费时间也重复劳动。“为什么没有一个平台统一收集企业信息,然后和各地的招商投资机构对接?这样产业转移成功率不是更高么?我们固然需要了解有转移和投资意向的企业,但肯定有不少企业也期望了解我们,所以应该有这样一个信息平台,让开发区、园区获取企业转移投资信息。”
这不是H一个人的需求,而是京津冀三地不少企业、招商机构和行业商会共同的愿望。北京市某投资信息中心负责人说,希望北京和河北、天津的招商机构共同合作,将各地招商咨询信息,如土地、基建、厂房、园区政策及融资机构情况等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这可以极大地节约企业获取转移升级信息的成本。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味着资源要流动、优势要互补,也势必需要信息共享,需要建立基础信息交流平台,使之成为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东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京旸认为,如果短时间内在京津冀三地共建覆盖区域园区、企业信息的平台较为困难,那可以选择先从重点园区开始搜集和共享信息,方便让企业、园区一查询就知道有什么转移信息和优惠政策。(记者 詹奕嘉 张舵 赵仁伟 张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