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场期限错配的“钱荒”仍未画上句号,或悄然传染至实体经济。
缺钱?还是缺有效市场需求,抑或供给过剩?经济增速甫一退潮,累积的问题就开始暴露;信贷风险陡然上升,银行与实体经济都很受伤。
而资源过度用于金融领域而非实体之际——正是危机根源的滋生之时。
实体经济流动性紧张和银行间流动性宽裕在中国并存。画外音是,中国经济“换挡期”与金融监管政策趋严之下,银行甚至“抛弃”了实体经济。
流动性怎么了?决策层再度驰援。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求的贷款,以及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等适当降低存准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考察期间坦言,融资难、融资成本增加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
现在,不只是小企业,不少房地产商与地方融资平台开始成为资金饥渴者。更为可怕的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钱荒”就像一场慢性病。
变局,不只是实体经济
临近6月流动性关键节点,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7天回购利率等均处于历史低位,这些代表资金价格的风向标显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依然宽裕。但另一维度的资金价格,即信贷利率却在节节攀升,昭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日趋高企,有的甚至嗷嗷待哺。“贷款太难了。”一家在清远做生意的企业找某城商行贷款,其即使是拿价值4000万的房产抵押贷款几百万元,仍难以如愿。银行开出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有抵押物之外,这家银行必须是该企业的惟一开户行,涵盖企业各类业务的结算交割,从而让银行可以看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
这家城商行的独立董事说,企业流动性贷款利差收窄,对银行及个人好处不大,银行宁愿去做产品或同业。“企业的贷款手续太繁琐,经济不景气,有时稍不注意,就得不偿失。”“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单笔贷款额度一般在几百万元至千万元,如果要先还后贷,意味着要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收缩产能。”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白植标说,原来的银行贷款周转模式需要占用资金2-5天,1000万贷款周转成本高达4-6万,如果进行民间融资,往往需要担保,企业很可能需要在未来某种情况下为对方担保,这样又增加了风险。
就连央企也感觉到今年有些异常,一位央企资金部负责人直言,今年的发债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融资变得越来越贵。原先享受的最优下浮贷款利率如今也取消了。“今年的资金形势不太妙啊。”
一家已预披露排队上市的公司董秘告诉经济观察报,因为公司属于稀缺资源,融资难的现象不太明显,但贷款利率大幅上调了,即使是多年的合作关系。
而银行的苦衷在于,对借款人风险识别和防控过于依赖第三方担保。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率也已突破1%。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4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1.04%,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撰文指出,现在每年有10万亿元的新增融资投放,加上几十万亿元存量贷款到期后的重新发放,对后续的信贷风险管理、防控大面积金融风险将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银行要学会善于选择、善于放弃,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
银行的这种“觉醒”自然带来了行为上的变化——惜贷。
自2014年年初以来,银行信贷出现“价高者得”现象,贷款利率上浮明显,中小企业、传统的过剩产能行业、首套房购置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均传出融资难问题。“预计贷款利率继续延续今年以来的上升态势。”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说。他甚至担心少数资金周转紧张、销售不畅的企业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表示,2014年4月小型企业PMI是48.8%,连续25个月在临界线以下。融资难、融资贵仍然制约小微企业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协会会长彭海华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其会员单位的贷款利率大致在8.1%左右,但企业可承受的利率不能超过9%。
尽管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高,但与民间借贷利率相比,银行贷款仍是成本较为低廉的融资方式。
5月2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民间借贷利率23.5%。
该报告称,民间有息借出资金规模7500亿元,平均利率36.2%。全国范围看,民间借贷利率和银行借贷利率分别为23.5%和7%。农村地区无论是民间借贷利率还是银行利率都会比城镇更高,分别为25.7%和7.3%。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分析,从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看,期限错配缓解后,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需求已经大幅减弱。从供给端看,企业层面的流动性供需不匹配,导致了钱荒由银行间市场蔓延到了实体经济部门。
去年“钱荒”那一幕已成为过去时。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高至13.44%,其肇因在于期限错配。去年6月外汇占款之所以产生巨大冲击,因为年初外汇占款充裕时,金融机构资产大量期限错配至长端。
而囿于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换挡期”、金融市场化改革等客观现实,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钱荒”却是现在进行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