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移动互联网主力人群。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90后用户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轻松玩转衣食住行;同时,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近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的丰富,90后用户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轻松玩转衣食住行;另一方面,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根据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在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6.2亿网民中,24岁以下占31%,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移动互联网主力人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也是最大的移动网民群体,90后的网络化生活状态值得关注。
时间都去哪儿了
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21%的用户每天玩游戏超过2小时
90后是指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的青年。他们生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除了生活条件上的优越,还享受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革命。
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周艾青是典型掌上生活的90后。作为应用达人,她的苹果手机里有63个应用,平板电脑里有79个,从娱乐、社交到学习、阅读,无所不包。她每月300兆流量是最低值,这还多亏了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大都覆盖了免费WiFi。
等地铁、等公交、等待开始上课……这些等待的时间她都用手机来打发,哪怕是等电梯、等红绿灯这样短暂的时间也不放过。刷朋友圈、聊天、玩游戏、看电子小说、看视频……周艾青估算,每天这些零零碎碎被打发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4小时。
《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有近两成的人甚至不到5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
这些花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做什么了?
在游戏方面,报告显示,有超过九成的被调查90后每天都会玩游戏,超过四成的用户每天玩至少1个小时以上,有21%的用户每天玩游戏时间甚至超过2小时。
通过手机看视频也是消耗90后时间的大头。调查显示,如果按照一集电视剧时长40分钟、一部电影100分钟来计算,每天有26.6%的90后用户用手机看三集以上连续剧或一部以上电影。
他们都喜欢看些什么呢?数据显示,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排名前三的类别。美剧、韩剧、日剧都有大量粉丝,各种大片也从院线被搬到个人手机上,综艺节目也正逐渐成为很多90后的挚爱。“这些视频的总体特点是可以打发足够的时间,不会让用户感到无聊乏味”,业内专家分析。
掌上生活很精彩
90后成手机网购生力军,“移动钱包”是“标配”
对于90后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掌上生活并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可以是学习、教育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早已驾轻就熟数字化打理自己的一切。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朱利是90后口中常说的“学霸”代表,平板电脑和电纸书在他看来都是学习工具。印象笔记、西班牙语词典、汉语词典等学习型应用在他的移动装备中占了大多数,“去自习时为了减轻负重,我会把一些资料存在平板电脑里”。
进入移动应用商店,应用种类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所需,健康、理财、教育、购物、出行……热门应用下载量动辄以千万乃至亿计。90后大学生谢飞感叹说,“现在很多东西都已被移动终端取代了”——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时不会再翻字典,而是打开有道词典、金山词典;想看书又不想买书时,就用手机下载电子版或者看金读阅读器;想去餐厅吃饭先打开大众点评搜搜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最好再去团购一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网购战场也开始由个人电脑转向手机等移动端。对90后而言,虽然刚刚步入社会,购买力不是很强,但他们依然是手机网购的生力军。报告显示,每周用手机购物的90后达25.1%,34.4%的90后手机购物频率为每月1至3次,从来不用手机网购者仅16.0%。网购产品的类别则五花八门,服装、鞋帽、书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虚拟物品、化妆品、食品所占比重都不小。
“移动钱包”也几乎成了90后的“标配”。报告显示,76.4%的90后都使用过支付宝钱包,而新近逐渐兴起的微信支付使用者也超过了三成。周艾青说,自从淘宝客户端出现“手机专享价”后,她几乎都会用手机支付。
“新兴事物在90后群体当中非常有市场,因此,对众多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开发者而言,90后用户是最有价值的‘小白鼠’”,有业内人士直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