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税务部门随意查税补税,市场商户普遍偷税漏税,经营大户大量外流,品牌做不起来;当政府承诺不查不补,万余商户自愿增税,外逃经营大户回流做大做强。这是中南地区最大专业市场——湖南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群探索“免查免补”税改前后的对比。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芦淞市场群此前的税收经历,暴露出我国现行的任务型税收征管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业内专家认为,税收征管应与市场发展相辅相成,税收政策宜体现“放水养鱼”的意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突击查补下商户偷税漏税大量外流
芦淞服饰市场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拥有43个专业服饰市场,吸纳10万从业人口,贸易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份,年成交额超400亿元。不过,芦淞市场群规模的扩大没能带来相匹配的税收增长。1998年以来,该市场群税收的年平均增幅不到3%,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基本上是零增长,2011年税收总额仅1.16亿元。
据调查,芦淞市场群绝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按照税法规定,上述个体经营户每月应缴税1944元(税率4.86%),而芦淞市场群2011年实际缴税平均每户每月仅650元,约为应缴税额的1/3,仅相当于浙江义乌市场的1/16、福建石狮市场的1/13。
记者调研发现,芦淞市场群税收长年征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当地税务部门突击查税补税,商户普遍不配合征税工作。除了年初评税定税,当地税务部门每年还会进行突击的查税补税,经营户如有问题将被“下猛药”补税。
经营户赵萍说:“惩罚力度很大的查税让经营户不敢放开手脚做生意,总要想办法防备查税,听说查税的要来,账本都是大挎包背着走,电脑记账的就只能砸硬盘。”
同时,部分税务干部在查税补税时随意而为,导致“人情税”频现。由于对查税补税及其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极为不满,芦淞市场群内的经营户对征税工作普遍不配合,征税、调税困难,税收总额始终不见增长。
由于担忧突击查税补税,很多大户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就撤出芦淞市场,流向了广东、浙江等地。一些小户则瞒报现象严重,赚了钱也不敢扩大规模,致使许多品牌无法做大做强,严重制约了芦淞市场群的发展壮大。
“免查免补”促商户自愿增税回流
在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株洲芦淞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于2012年6月开始实行堪称“大胆”的税收改革:禁止税务部门查税补税,经营户享受“免查免补”待遇后,在2011年实际缴税基础上自愿每年增税13%,暂定期限三年,以使大多数经营户在这一期限内基本达到每月972元的最低法定税负水平。
芦淞区政府还公开承诺,实行税务新政后,经营户如果遭到税务部门的随意查补,所受损失由政府加倍补偿。部分服装市场的管理方也向经营户作出同样的承诺。吃下“定心丸”后,经营户纷纷按每年递增13%的额度主动报税,半年后主动申报纳税户已超过1万个,占市场群经营户总数的98%。
一些长期不纳税的“地下经营户”权衡利弊后也开始主动浮出水面,自愿纳税以争取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芦淞市场群新增的纳税户已超2000家,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税收2000多万元。加上原有纳税户每年缴税递增13%,整个市场群每年可增加税收3000多万元。
跑到外地发展的经营大户也纷纷回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全国驰名商标“青藏绒”持有者刘云强。他告诉记者,前些年公司刚有起色,却因为给希望小学捐款20万元被税务部门“查补”罚款五六万元。这让刘云强心灰意冷,他于是将生产基地搬到杭州。在实行“免查免补”后,他看到了发展新机遇,着手在芦淞市场买地建总部大楼。
最初反对“免查免补”的芦淞区地税局、国税局则表示,没想到“免查免补”后税收额大大增加,“以前征税难,调税更难,现在经营户却是主动增税报税”。
芦淞区委书记冯建湘说,建立逐年增长的税收机制,而不直接采取一步到位的简单做法,既是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水平和经营户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快加重纳税人负担,也是确保税收的正常增长,是构建和谐纳税关系的重大突破。
税收政策应有“放水养鱼”意识
据了解,株洲芦淞市场群此前的征税困境在全国各大专业市场属于普遍现象,这造成经营户无法壮大,政府税收长年缴纳不足。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征税困境的出现,与我国备受诟病的任务型征税体制有关。
基层税务干部表示,之所以突击查税补税,很大程度是因为上级部门下达了税收任务,在正常定税无法完成年度任务的情况下,基层税务局只好通过“高强度”的查补手段完成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处罚过重、过头税等情况。
专家认为,在我国现行任务型的税收体制下,税务部门过于重视完成税收任务,而忽视扩大税源税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种征税方式的缺陷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一些批发类的专业市场,商户普遍利润率低、经营不规范,征税本来就难,一旦使用强制手段,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损害市场经营户的发展活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只有放水养鱼,把税源搞好了,让企业有好的经营成绩,政府税收才有更光明的前途。
芦淞区市场管理局局长过德文表示,此次尝试禁止查税补税可以说是“革税务的命”,当时遇到很大的阻力。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当查补手段被部分税务干部滥用,反而不利于税收征缴。“尽管‘免查免补’有执法风险,但让税收更加公开透明了,也杜绝了以往乱查乱补的随意执法。”
不过,芦淞区地税局副局长周晓明指出,虽然芦淞区的税改探索调动了纳税人、商会、市场管理方共同参与评税、定税,符合我国推进税收管理社会化的指导方针,税改结果也实现了多赢,但“免查免补”的做法实际上违反税法规定,这种基层税改实践与上层制度相矛盾的地方仍有待解决。
过德文等人认为,尽管“免查免补”的探索有执法风险,在实践中却取得良好成效,建议国家对税收查补制度作出灵活性规定,以破除执法风险,从制度上维护税收的严肃性。(记者 邹云 阳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