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春耕时节谁解粮农民之忧:靠天吃饭风险大

2014-04-26 09:14 来源:半月谈网

3月21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村民在给小麦施肥。

3月21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村民在给小麦施肥。

  春回大地,各地农民又开始忙碌起来,进行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工作。近日半月谈记者走进田间地头,采访了山东、重庆、湖北等地多位种粮大户,他们反映,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但种粮效益低、风险大的现状仍让他们忧虑不已。

  种粮大户效益低

  以前农村有“散户种粮亏本、大户种粮得利”的说法,不过情况正在改变,现在不少种粮大户也是踩在盈亏平衡点上。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种粮大户张风一边蹲在田坎边指挥工人撒种育秧,一边给记者算起了规模种粮的成本收入账。

  “现在种一亩水稻,肥料、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成本要300多元、人工费用400元、土地流转费折算成现金在700元左右,一亩地总成本将近1500元。”张风说,2013年水稻市场价是1.32元/斤,按每亩600公斤单产计算,收入是1584元。如果不算上政府大户补贴,一亩地就赚几十元,“无论怎么算,都是不划算”。

  近年务农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记者行走在田间地头,放眼所及,田里干农活的几乎清一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现在农业劳动力短缺,60岁以上的老人成了种田‘主力军’,他们的工价也不低,平均每天要70元以上,给少了还不愿干。”一位种粮大户说。

  不少种粮大户反映,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土地流转租金、农业贷款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民规模种粮收益下降,粮价虽然在涨,但始终涨不过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动力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冲掉了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收益。

  “每年开春,秧苗还没栽到田里,就要预先给农民支付近100万元的土地流转金。这样大的一次性支出,想起来都觉得风险不小。”重庆市荣昌县清江镇种粮大户唐运毅说。

  唐运毅2012年流转了1000多亩水田种水稻,租地当年就出现亏损,第二年也仅保本。他告诉记者,县内一些水源、基础设施较好的村社,稻田平均流转价格已经涨到七八百元一亩,比2009年时高出200多元。大户租地成本压力一年比一年高,效益却没见起色。

  山东省东明县马头镇富民源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修甫对此也深有感受。刘修甫说,这两年土地流转费用上涨明显,2007年流转土地年租金为300元/亩,现在已涨到600元/亩~700元/亩。

  “算上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种粮的年成本约900元/亩,再加上700元/亩的年租,总成本就是1600元。”刘修甫说,这样算下来,一亩地每年就赚几百块钱,现在农民出去打工一天至少能赚100多元,干得好的有两三百元,怎么都比种地强。

  靠天吃饭风险大

  湖北省随县种粮大户肖保新去年光抗旱就花了二三十万元,一见到记者他就大吐苦水:“虽然抗旱花了不少钱,但还是减产近30%,亏了30多万元,再这样亏下去,土地流转费都付不起,真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近两年连续亏损了四五十万元后,肖保新坐不住了,他打算转变种植结构和经营模式。“以后要种有机稻,今年先试种500亩,争取卖出好价钱;今年还要建几十个大棚种蔬菜。”肖保新说,种水稻没效益,只能种蔬果规避风险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肖保新表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差是农民种田“最发愁、最不满意”的一点。由于相关部门土地平整过程中,沟渠、泵站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每年至少要拿出5万元搞水利配套。

  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火轮村种粮大户周成山去年同样因为天灾亏损严重。周成山先后流转了2017亩田地,去年6月至8月干旱了50多天,一亩地抗旱花了50多元,但每亩还是减产了50多公斤,加上粮食价格下跌,每亩收益同比下降了三四百元。“去年亏了27万元,今年就退掉了400多亩地。”周成山说。

  山东的刘修甫也认为自然条件,尤其是灌溉用水,对粮食生产起着决定作用。“靠天吃饭、看天种粮还是主流,想着旱涝保收,难!”

  刘修甫的400多亩麦田,只有20来亩尚未灌溉返青水,接下来准备喷洒除草剂。刘修甫告诉记者,由于地势、水利条件较好,自己每亩只需花10元钱,采用自流漫灌的方式,就足以达到灌溉要求。

  小麦的灌浆期,是粮食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灌溉用水有很大需求。刘修甫说,每年的灌浆期,都盼着老天能多给点雨,千万别出旱情。

  “每年灌浆,麦子都密密地站在地里,人根本进不去。所以即便有水源,也未必能把地浇透、浇遍。”刘修甫说,自己也不是没想过添置喷灌、滴灌设备,但一方面基础投资不小,资金压力大,另一方面铺进地里的管道,又会影响粮田机械化,几经权衡还是放弃了。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