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三联不打烊有喜也有忧 最多时一夜赚4.5万元

2014-04-22 09:33 来源:北京日报

  19日深夜,城市已经渐入梦乡,三联韬奋书店也变得安静下来。在这间属于北京的第一家“深夜书房”,还有六十余位读者正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书籍,享受着这难得的好时光。十多天来,一直睡在办公室的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4月8日起,作为京城首家试行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三联韬奋书店一直处于各界的关注之下。经过整整十天的试运营,这家书店从上周五晚9时起,正式进入全天候营业状态。这一盏点亮城市夜晚的光芒能否就此长明下去,真正的考验也许才刚刚开始。

  成绩 最多时一夜赚4.5万元

  试运营的这十天,无论是销售数字还是客流量,都超出了三联韬奋书店经营者此前的预期。

  据樊希安介绍,十天来书店夜间的平均销售额至少为2.5万元,远高于此前1.5万元的预期。同样可喜的还有人流量。十天里,书店每个晚上平均成交251笔,人流约有500人。生意最好的那天是在4月12日,当晚人流达到800多人,成交400多笔,销售额高达4.5万元,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书店日间的销售额。

  樊希安还掌握了各时段的人流差异。“晚上10点至11点人流最多,尤以晚上10点半表现最突出,到了夜里12点,人流量和白天差不多。”樊希安说,凌晨1点之后,人流开始减少,但大约也有几十名读者。这些夜读的读者中,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晚上10点以前,还会有小学生和老年人,但晚上12点以后,这里就成了年轻人的天下。

  三联韬奋书店试行全天候营业,甚至拉动了日间的销售数字。据樊希安介绍,4月12日当天,书店日间的销售额达6万多元,比过去增长近一倍。在他看来,24小时书店的效应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烦恼 深夜书房险些成睡房

  观光客、考察者、购书者、自习者、采访者……连日来,深夜的三联韬奋书店总是迎来各种各样的客人,看上去甚至比白天时还要热闹。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光顾这间书店,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要亲身体验一下24小时书店。

  在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宁看来,变身为24小时书店的三联韬奋书店,俨然成了新兴的文化象征,“就像是去南锣鼓巷、后海一样,它变成了时尚地标。”但是,他显然还不太习惯这番热闹,“原来白天人也多,但没这么闹,我还是喜欢书店安静一些。”

  有年轻人把在校园里占座的本领用在了书店里。这里总共提供了10套桌椅,可到了凌晨1点的时候,不少书桌上摆着书本和纸笔,座位上还有书包,人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有位读者说,他从晚上9点就来了,站了将近4个小时还没找到座位,只好就地坐下,“书店的座位还是太少了,我觉得可以再备点小凳子。”

  到了凌晨2点,书店里还有二三十位读者,可其中有近一半或趴或坐,已经进入梦乡。“看书也要讲效率,这样效果未必好。”有读者对这样的情景感到无奈。樊希安说,有的读者甚至躺在地上睡觉,“地上凉,我看着挺心疼,但我们也不是旅馆,不能提供铺盖。”

  争议 存在价值仍受到质疑

  尽管北京有了首家24小时书店,但对其未来的生存境地,行业内仍有颇多争议。

  “如果是10年前,开这个24小时书店会很火,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整个图书产业都处在下行状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坚持认为,24小时书店不符合产业运行的规律,也无法提升这个行业,“产业运营规律无法抗拒,尽管短期内书店很热闹,运营良好,但长此以往,还是会面临很多困难。”

  北京的气候条件和读者的生活习惯,也被认为是24小时书店必须面对的生存挑战。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指出,“台湾诚品书店有3家24小时书店,但台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一年四季都能在户外活动,北京属于温带,只有5至6个月可以在外活动。”资深出版人金丽红也担心,24小时书店并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很多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大部分北京人也并不习惯这种夜生活。”

  对于书店是否需要24小时通宵营业,陈少峰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直言,书店可以开到夜里12点,但是在夜里12点至早上8点这个时间段营业没有意义,“如果用100万元的经营成本去补贴几十个读者的需求,那就是一种浪费。”

  不过,也有同行对三联韬奋书店的做法表示支持。蜜蜂书店是在京城读者中颇有口碑的民营书店,其创办人张业宏就认为,北京太缺乏一家24小时书店了,读者光顾这样的书店,是在接受精神按摩,“如果三联因此造就了一个‘梵高’,花多少钱也值得。”(记者 路艳霞)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