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
2012年3月28日,温州迎来了金融改革新浪潮。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12项重大改革任务。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年过去了,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不断探路前行。
冲破改革阻力
2011年8月,温州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民间债务危机,许多企业及个人债台高筑,一批企业关门、倒闭,大批企业员工失业。
为此,社会各界对金融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温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潮流,积极启动地方金融改革。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张震宇等被推上了改革的风口浪尖。
张震宇曾在温州人民银行、市银监局工作20多年,是温州业内公认的资深“银行家”,也曾多次参与温州金融相关领域改革探索,深谙金融改革之道。他心里很清楚,金融改革千头万绪,“切口”之一就是打造一个能缓解融资难、投资难的载体。
由此,搭建“民间资金管理公司”的大胆构想在他的脑海中呈现:这个金融组织将是一个崭新的投、融资平台,具备资本私募融资、债券融资、股权私募投资、短期民间借贷、项目投资等全方位业务,但不能吸收存款,不能公募。
当他把这个构想提出来后,受到大家较大的质疑:这像什么呢?既不像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又不像小额贷款公司,既不像银行,又不像证券公司,既不是单一长期投融资,又不是单一短期借贷融资,是个“非标组织”(非标准性金融机构),它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不难想象,各方面的阻力接踵而至。
张震宇诙谐地回答:这确是“四不像”。但他内心强烈感受到,如果自己坚持“四不像”,一有可能得罪上级,二有可能给改革和自己的前程带来风险。如果放弃“非标”,又找不到更理想的缓解融资难、投资难的渠道。
纠结中,他一方面积极听取上级部门领导的意见、建议,征询金融办团队和各路专家的高见,努力完善设计蓝图及实施方案,最终赢得了各方理解、认可。
2012年2月29日,温州市信通民资管理公司在金改的阵阵锣声中呱呱坠地。一个月后,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如今,“四不像”已被法律认可,写入中国第一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探索创新勇开拓
自从发生民间债务危机后,这场民间借贷风波又迅速向正规的金融机构传导,致使温州各大商业、股份制银行的许多贷款无法如期收回,导致银行业贷款不良率急剧上升。
为了降低贷款不良率,作为处置的行为主体,温州市金融界、司法界、国有资产公司及政府相关部门使出浑身解数。瓯海区信通民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黄永平也上前“凑热闹”。
“贷款不良率上升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仅是造成银行巨额资金损失,而且本地银行将受到上级行的严厉问责,之后会收回下级行的大额放贷权限,压缩贷款额度。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这将使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不小的影响。”黄永平说。
温州一家公司因欠银行3000多万元,公司的土地抵押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但这个程序耗时长。这期间就会造成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黄永平经可行性研究,决定趁机“插一脚”,将该公司的抵押物和银行债务统统揽在自己头上,由信通民资管理公司还债,如此“傻瓜”行为,遭到公司股东们的强烈反对。
黄永平自有绝招:自己出资20%,另向相关银行贷款80%,共同组成还款资金。这一匪夷所思的方案令债权人银行拍手叫好,因为这可以立马抹平这笔不良贷款。
但是,银行又不敢给黄永平放贷,因为这是“以贷还贷”,是违规操作,将受到银行监管部门的严厉制裁。黄永平一次次上门汇报,一次次介绍方案对银行、对企业、对社会的利好之处,同时又一次次重新修改完善方案,使方案更具可行性。最终方案获得通过。随后,黄永平又接二连三化解了4笔不良贷款共计7000多万元。
按照黄永平的思路,温州多家民资管理公司共化解了10多亿元银行不良贷款。
2012年4月26日,温州金改标志性成果——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亮相运行。温州传统的民间借贷习惯于在熟人间私下交易,借贷手续总体上简单而不规范。为了引导民间借贷走向阳光化、规范化,在温州市金融办的指导下,鹿城区首创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该公共服务载体集聚了为民间融资提供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及监测等功能。
目前登记中心已经入驻可以提供公证、法律、保险、审计、评估、工商、股权交易等各类服务的中介机构,它们为民间借贷提供一条龙的配套服务。
金融改革两年来,温州创造了多项可喜的成果。温州创办了7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累计成交借贷4528笔25亿元,为民间借贷规范化打造了平台。
温州还建立了反映市场化综合利率的“温州利率指数”,为民间借贷阳光化提供市场信息支撑。同时温州还创建了11家民资管理公司,累计组织民间资金20.8亿元,支持投资618个经济项目,为缓解中心企业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资难开通了新渠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