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保定市长马誉峰:加速融进京津冀一体化

2014-03-20 08:47 来源:半月谈网

保定市市长马誉峰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与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一样提到新的高度。河北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面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好机遇,当有何作为?对此,半月谈记者采访了保定市市长马誉峰。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区位上看,保定正处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中心,可以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请问马市长,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都有哪些优势条件?

  马誉峰:保定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在参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一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相距均不到140公里,清为直隶总督署,建国后曾为河北省会,“京津保三角”城市合作关系历史悠久。

  二是同城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使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与规划建设的北京新机场最近距离只有15公里。市域内京港澳、大广、京昆和荣乌等高速公路构成京南地区“三纵两横”城际大通道,为同城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人才支撑能力强。保定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现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首位。全市有各类科研机构140多所,科研人员22万多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3家,科技创新实力在全省位居前列,具有了高端对接的基础和条件。

  四是产业基础较好。保定是新中国第一批老工业基地、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拥有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年来培育形成了为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建材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涌现出长城、英利、奥润顺达、巨力等一批成长性强、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

  五是承载空间广阔。保定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全市辖26个县(市、区),总人口1023万,是华北地区除京津外最大的城市。北京西、北部均为山区,北京东部、天津西部空间有限,唯有南部的保定,地势平坦开阔,资源条件能满足5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可为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广阔空间。

  六是京保合作基础广泛。近年来,我市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中关村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央企合作方面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转移基地,去年省跟踪我市央企合作项目共33项,总投资710.96亿元,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保定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最不能错失的机遇,必将推动保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记者:按照中央要求,京津冀三地已经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保定在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方面,是否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马誉峰:为充分发挥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近期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对接北京对外交流合作领导小组,全面掀起对外交流合作、对接北京的热潮。二是研究确定了以保定主城区、涿州、白洋淀为顶点的“一核两组团”发展格局(“一核”就是由保定主城区为主的中心城市群,“两组团”即保东生态文明新城组团和保北中小城市群组团)。三是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我市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空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等承载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四是开展了《保定环首都地区概念规划》、《保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对接。五是谋划确定了总规划面积1149平方公里的34个重点园区,为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做好了准备。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省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我们一定结合保定实际,紧锣密鼓地抓好落实,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该做的工作,一项一项地理出来,一项一项地研究透,一项一项地提出目标措施,明确责任,明确分工,尽快落实下去,尽快见到成效。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