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国准移民斥加拿大联邦一刀切做法 拟起诉

2014-03-14 09:35 来源:时代周报

  3月4日,10名身家逾千万的中国富人“组团”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受邀的多是境外媒体,包括加拿大广播电台、美联社、加拿大《环球邮报》等。

  在此后媒体广泛使用的图片中,一块巨大的写有“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中国申请人媒体见面会”字样的蓝色背景板前,几位“出镜”的富翁不苟言笑、神情严肃。

  这些至少拥有160万加元净资产,并愿向加拿大政府提供80万加元五年无息贷款,以换取永久居留身份的“新富阶层”希望通过媒体表达一项诉求—加拿大政府“一刀切”取消投资移民的做法“不公正并且失信于人”,他们将就此提起诉讼。

  一群富人因移民遭拒转而起诉一国政府。有些网友甚感诧异。而有移民律师则摇摇头,“不对,那是移民中介在造势。”

  富人“维权”

  1986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计划至少为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输送了10万香港及大陆居民,直至2014年2月,该国移民部提议关闭该通道。受之影响,目前积压的4.5万份来自中国富裕阶层的投资移民申请或将面临退案。

  这让一些“富人”们异常愤怒。“为了办移民,我们举家搬到上海,比较了美国、法国、英国和新西兰后,为了孩子才慎重定下加拿大,当时还觉得是最佳选择。我呸!”段女士是3个孩子的母亲,出现在记者会上的她格外后悔,“移民加拿大是我至今作出的最烂的决定。”

  现年54岁的杜军(音)也很生气。“我们的生活被‘悬吊’了多年,加拿大政府说取消就取消,我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位成功男士自称拥有一家电脑编程公司,2010年提交移民申请,并深信自己一家会被加拿大政府所接受。2011年,他还把儿子送进天津一所私立中学,接受“加拿大式”教育,为将来进入温哥华的大学做准备。而今,他疼爱的儿子去不成加拿大,也没法再回到中国的教育模式中。

  另一位于姓的“富爸爸”,同样为移民铆足了劲。事业有成的他在中国经营着商业地产、学校以及医院。尽管至今没等到移民批复,但他早就投资200万加元(折合人民币约1100万)在温哥华西部买好了房子。

  “我们都是富有的商人,在中国过得很好。我们付得起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费用,也买得起进口食品。我们移民是因为觉得加拿大是一个自由、正义和友好的国家。”47岁的戎斌(音)萌发移民加拿大的念头。2009年,递交申请,并从国企辞职,专心等待。

  然而,2月11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终止“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和“企业家移民计划”后,中国富人的数年努力成了竹篮打水。他们积极奔走,直至得到这场记者见面会的组织者之一—和中移民总裁王力民的帮助。

  公开资料显示,王先生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工科学士,1985年赴加拿大发展,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并在加工作数年,与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关系深厚。

  3月10日,和中移民一名郭姓的职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王先生通常只会接受《华尔街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而且近期,集团不准备安排接受此话题的采访。”

  此前,王力民曾对法制晚报记者表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加拿大政府终止联邦投资移民的计划无可厚非,但不能朝令夕改,把在移民通道里排队的申请人突然清退。“这种做法对于申请人来说不公平,也会损害加拿大民主国家的国际形象。”

  据其透露,加拿大终结联邦投资移民的做法在各界反响较大,有部分受此影响的申请人自发给加拿大政府写信。抗议信现已递交给加拿大移民部及总理办公室,目前正在等待对方回复。

  起诉加政府?

  其实,中国有过申请人状告加拿大移民部,而且有胜诉的先例。

  2002年1月,加拿大颁布新移民法,将技术移民申请人的评估合格线抬高至75分,并规定新法对所有积案有效。这一调整“杀”得全球13万等待中的申请人措手不及,有人拒绝撤案,有人则在论坛上大骂:“加拿大是个骗子!”

  上海加成移民总经理夏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加成的不少客户也深受影响。次年9月,由加成在加拿大当地的一位著名移民律师邓耐德牵头,十多名律师组成的团队接受1961名申请人的委托,对加拿大移民部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新法“溯及既往”的规定,并降低移民“门槛”,否则,加拿大政府需要给予申请者巨额赔偿。

  这些律师首先向联邦法庭申请“限制令”,要求“在法庭未作出最终审判前,移民部不得以新法的评估标准对起诉的申请人作出拒签的决定”。很快,联邦法庭裁决,支持“限制令”。这一消息顿时令移民界振奋。

  更出人意料的是,是年9月,邓耐德的集体诉讼尚未最终结案,加拿大政府就主动修改相关条例,宣布新移民法的“门槛线”从75分降至67分,同时决定按照旧移民法的标准评估所有在2002年1月1日前递交申请的技术移民申请人。

  据邓耐德分析,加拿大政府的态度转变主要源自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集体诉讼中提出的巨额经济赔偿令政府感到压力;二是,新移民法实施后,能够通过评估,最终拿到移民证的申请人寥寥无几,无法达到政府要求的配额;此外,彼时新任的移民部长对新移民法不甚赞同。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此案之后,加拿大著名移民律师莱希(Tim Leahy)在2012年曾打赢过另一场挑战加拿大移民部的官司。

  2012年3月29日,加拿大移民部再度出手,宣布2006年9月1日至2008年2月27日送件、但尚未审理完毕的联邦技术移民积案全数作废。

  “一刀切”后,全球多达28万申请者直接受到影响,其中2万余人来自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随后,他们掀起了一场诉讼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4月,总计1400余名申请者通过至少7名律师提告,指称加拿大移民部违宪。

  彼时,王力民的和中移民曾联合其他两家移民中介,协助受到影响的客户委托莱希律师,提起诉讼。

  而这其中,只有莱希代理的一例诉讼获得胜利。原告梁东,2007年10月提出技术移民申请,2010年3月获得通知,初审获得81分(合格线为67分),但他又等了一年半,迟迟没有收到终审通知。

  对此,法官认为,梁东在2008年2月27日前提出申请,并于2012年3月29日(移民部宣布“一刀切”技术移民的时间)前初审合格,对于这样的申请人,移民部没有理由拖延最终决定。该判决令使得莱希手头35个与梁东情况相同的申请人不久后收到最终审核结果。

  至于那些在2008年2月27日前提交申请,但直至2012年3月29日未获初审结果的申请人,加拿大联邦法院此后共受理了8起诉讼,集中审理,并在2013年4月作出判决。

  法官任尼(Donald Rennie)在判决书中写道,“正如诉状所言,申请者耐心排队轮候多年,结果发现移民加拿大的大门被关,对加拿大的新生活梦想破灭。他们视之为不公平、专横以及不必要的措施。”尽管如此,任尼认为加拿大移民部的做法不抵触任何法规,判定原告败诉。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