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3·15晚会23年的维权江湖:许多的人生被改变

2014-03-13 09:28 来源:中国周刊

  3.15江湖

  52年前的这一天,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21年后,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年后,中国的普通消费者们开始知道这一天和自己的特殊关系。

  而直到5年后,也就是23年前,当这个日子被搬到了电视荧屏上,以晚会的形式予以彰显,围绕着这一天的江湖才真正风起云涌起来。

  这一天,只为了一个权益——一个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权益,一个在金钱利益的商业大潮中弱不禁风的权益。

  23年来,每到这一天,有些人提心吊胆,有些人望眼欲穿,有些人幸灾乐祸,有些人义愤填膺。

  很多企业因这一天而倒下,很多行业因这一天而黯淡。很多人因这一天灰头土脸,甚至锒铛入狱;也有很多人在这一天里成为了英雄。这一天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职业,这一天也造就出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传奇。

  这一天有欢笑,也有泪水;这一天有明枪暗箭,也有利益纠葛;这一天有强者的蛮横,也有弱者的呼喊;这一天有正义的伸张,也有无奈的叹息。

  这一天,七情俱在,丰富多彩。

  然而,23年过去了,当我们再一次被这一天的闹钟所唤醒,是否应该理智地想一想:在因为维护我们的权益而诞生的这一天的江湖中,我们到底是观众,还是主角?一幕幕悲喜剧上演之后,我们的生活到底改善了多少?在那江湖的尽头,到底谁会是胜利者?

  或者,这一天的江湖,会有尽头吗?

  23年的那些人

  3.15,一个关注人们生活底线的平台。23年来,从曝光不合格产品到唤醒公众维权意识,从拷问企业道德到呼吁行业诚信,从影响民众行为到呼吁政府立法,它的每一次出手,都能激荡起生活的浪花。有人说它是全球消费者的节日,有人说它是对无良厂家的审判日,也有人说它是对个人利益的维权日。无论如何,许许多多的人生被它所改变着。

  【他们,是幕后功臣】

  ●第一届3.15晚会导演:王宝安

  1990年底,王宝安率领《消费者之友》栏目组在广东做一届消费知识竞赛。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他偶然从国外的一些资料里了解到:有一个日子叫“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发现让他很兴奋,便和两个同事展开了“头脑风暴”,商量着能不能搞一台晚会,“这样的节目应该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1991年3月15日晚8点,一台名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2套播出。“原来,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以退换……”一台晚会下来,人们如梦初醒。

  ●第一个详尽报道保鲜膜有毒的记者:李秀中

  2005年10月13日独家报道日韩生产PVC保鲜膜可能致癌。14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始部署在全国口岸加强对进出口PVC食品保鲜膜的检验,并在全国开展对PVC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和产品的专项检查。 13天之后,质检总局叫停有毒PVC食品保鲜膜生产。

  ●第一个深入传销组织的卧底女记者:王亚丹

  她步步为营,逐步摸清了这个非法组织暗地运行的来龙去脉。从1997年第一次参加3·15晚会,曝光不合格医疗器械,到2008年揭露假药“人胎素”黑幕,王亚丹一次次毫不留情地撕开不法分子的遮羞布,将社会中黑暗的角落暴露于公众的目光之下。她的片子,成为每年3·15晚会的一种期待,点燃了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记录着中国一天天完善的法制进程。

  ●暗访“藏秘排油百草减肥茶”案的记者:斯琴

  当时,一种减肥茶风靡全国,然而,这种打着玄乎名号的减肥茶,其实是一个由不法商家缔造的消费陷阱。要想拆穿这个骗局,就得找到当事人,让他在镜头面前说话。参加了两届3·15晚会的斯琴,打扮成娱乐主播,成功完成了这次暗访任务。

  ●曝光辽宁兴城勾兑名优假酒案的记者:郑军

  他是3.15剧组的元老级人物,为了节目的成功播出,甘愿“冷落家庭,冷落亲人,冷落朋友”,只为还老百姓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行走在暗访第一线的记者:陶海军

  他长达七年的暗访经历,就像冒险电影一样惊心动魄。“做暗访多了,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更强了。做3·15晚会是我很期盼的事情,这一天是一个象征。我希望我可以参与其中,一方面锻炼业务,更重要的是把一个问题直接揭露出来,对老百姓有很大的益处。”

  ●第一个点名“三鹿”的记者:简光洲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刊发的一篇《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报道的作者简光洲是第一位对“三鹿”点名的记者,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因为他捅破了那层纸,一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知名企业轰然倒塌;因为他捅破了那层纸,一个涉及整个乳品行业的黑幕被揭开;因为他捅破了那层纸,难以计数的被伤害的和将要被伤害的婴儿得到了挽救。

  【他们,愿以此为业】

  ●王海

  直到今天,“中国打假第一人”仍然是王海最有名气的头衔。另外,他还是一家商务顾问公司的老板,除北京外,在杭州、广州、深圳都有分公司,主营业务仍是“打假”。

  “职业打假人是好事,这是一种制度设计,个人打假给国家增加了一项免费福利,相比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打假,个人打假是不需要付出国家成本的,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这本身也是公民维护国家利益检举的一个义务。”王海这样给这个职业定义。

  王海还在做两个非营利性项目:一个是参与成立了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简称GOCO),另一个就是“王海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项目课题组”,也可以算是一个准消费者组织。

  上世纪90年代,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之时,年仅22岁的王海横空出世:1995年,他在北京知假买假,成功索赔8000元人民币。这不仅成了引发极大争议的年度事件,也给软弱的消费者群体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唤醒了大家打假维权的意识。同时,它还标志着职业打假人的诞生和职业打假时代的开始。

  这一事件被称为“王海现象”,一时间,众多媒体纷纷对这一现象作了报道。王海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热点人物,饱受推崇,也面临争议。

  王海的出现造成了众多商家的恐慌,许多商家甚至印发王海的照片,让售货员记住这张“可憎”的脸。关于各界对王海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打假英雄”、“脚踏实地的爱国者”,有人说他是“黑吃黑”、“刁民”等等。王海觉得,获奖等一些正面的鼓励已经过去,他可以淡然视之,但是一些恶语中伤的人身攻击却常常使他感到恼火。

  “我不但受到了个别执法部门的冷嘲热讽,而且还遭到了一些人士的指责和反对。我不理解……我很困惑,难道我做一件于国于民都有益的事情错了吗?”曾经在一次消协的座谈会上,王海表达自己的困惑。

  尽管如此,以一己之力打假维权的“王海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不断复制着。并延伸出一组人物:“笑面狼”刘殿林、“雷锋式”维权的郭振清,还有丘建东、王洪、乔占祥等等。

  所以,有人曾风趣地说,王海打假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打出了一个可以赚钱的新行当。

  走过快20年的打假维权之路,王海的打假手段早已从知假、买假、索赔发展为公司化打假维权。他的经历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打假维权的一个缩影。

  在他看来,如果人们对3·15的关注还是那么热闹,只能说明打假之路仍要继续,因为商家的欺诈行为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减少,打假还有市场。

  ●刘江

  真名黄勇。1996年,刘江在成都一家烟店买了一条发霉的外烟,后经协商获赔2000元。刘江受到启发,走上职业打假道路。因参与众多较有影响的打假事件,被誉为“四川打假英雄”、“成都王海”、“打假专业户”,被视为成都职业打假的领头人物。

  ●刘殿林

  “笑面狼”——刘殿林,中国知名职业打假人,也被称为“私人侦探”。1998年3月开始,刘殿林赴北京追随王海。2000年,刘殿林成立了广州笑面狼咨询公司,开始了与企业、政府执法部门密切合作的打假历程。

  ●叶光

  原是重庆某局执法官员,1997年起从事职业打假后脱离原单位,入行已近10年,曾是“中国个人打假20人”之一。在2004年,他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打假斗士”,战绩显著。叶光是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道》特约调查人,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授权质量法维权调查机构负责人,较出名的案例是对水货手机、劣质白酒、性病游医、假冒输液器的打假。

  ●臧家平

  有“山东王海”、“假药克星”之称。2003年曾被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是我国《消法》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打假人”涉嫌刑事犯罪第一案,职业打假涉嫌犯罪第一人。出狱后,他主要接受企业的委托,查制假窝点。

  ●杨剑昌

  他当选深圳市人大代表的5年间,所提议案和建议案达130多件,总计25万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政策、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被媒体称之为深圳的“议案大王”。

  ●王海东

  1997年,在“王海”一系列风云事迹的鼓舞下,他毅然辞职,成为一名职业打假人。第一次,王海东在一家商店花4500元买来两部进口电话机,找到商店经理说这是走私的,要求“退一赔一”。那一次他打了胜仗。

  如今,王海东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打假人,他对自己新的定位是企业顾问和维权人士。

  ●徐大江

  近年来在广州较为活跃的职业打假人之一。2004年,凭着对“超市购物去皮重”、“腾讯公司一毛钱信息费”等消费误区的大胆叫板索赔,徐大江逐渐声名远播,成功登上各大超市的“黑名单”。打假的同时,在与企业的交手过程中,徐大江逐渐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当顾问。

  ●吕长富

  原重庆质监局副局长,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在实战中,研究了100多种假劣产品的快速检测、鉴别方法,消费者说他是“制假买假的克星”。好多人称他的打假方法为“吕氏打假法”。

  2005年,吕长富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3·15”个人荣誉奖章;2006年成为首位重庆籍和国家质检总局入围央视“3·15”贡献奖前三甲的打假英雄;2008年获重庆市消费维权贡献奖;2011年6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授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吴石林

  吴石林是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镇的一个农民,20年前他因为接受不了街坊邻居受到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后却自认倒霉而走上了帮助乡亲们维权的道路,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路走来竟然已经过了20个年头。

  ●邱宝昌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多年来,全国各地向他求助的消费者不计其数,他也一直坚持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帮助,代理消费维权案件数百起,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数千次,被大家称为“维权律师”。现在,邱保昌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寄来的求助信件数不胜数。

  邱宝昌说:只要为消费者赢得合法权益我就高兴,钱够生存就行了。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