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专访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

2014-03-12 09:09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德国大使柯慕贤(图/梁辰)

  德国大使柯慕贤(图/梁辰)

  原标题: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专访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

    去年9月走马上任的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先生,对中国媒体显示出开放的姿态。他因为滑雪而手腕骨折,打着绑带接受采访和拍摄。他评价中德关系就像德语中说的“Selbstl?ufer”,意思就是“不需要用力推,本身就会自己奔跑”

  1989年,人们聚集到勃兰登堡门前庆祝柏林墙的倒塌

  2014年2月20日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官邸见到柯慕贤先生的时候,他刚刚完成了一顿两小时的漫长午餐会,讨论如何准备今年德中之间的3次高层互访。他左手手腕戴着夹板,那是他在中国第一个春节假期里滑雪的“收获”:“也算是为2022年冬奥会测试滑雪板吧!”他大笑着说。

  这位1961年出生的德国人,去年8月30日被任命为新任驻华大使。来到中国后便接受了《环球时报》、《财新新世纪》等中国媒体的采访。他办公室书架上放置着访谈的照片:“您是2013年做客人民网的第4455位嘉宾。”窗台上有一本大书:《China’s30yearsofopeningup》(中国30年开放历程)。书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副书法“德中同行”——这是一项历时3年(2007-2010)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动,以及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先生的肖像照。大使办公室的外间挂着两幅德国艺术家的作品,迈克尔·伯吉斯(MichaelBurges)的《画》(Painting,1996),以及乌特林德纳(UteLindner)的《曝光时间》(Exposuretimes,德语Belichtungszeiten)。外间办公室的门旁,挂着一幅孔子画像,是济南政府送给前任大使的礼物。孔子的周身镶着金边。

  我们的采访在大使官邸进行。中国服务员问他采访中要喝咖啡还是茶,他使劲咬了咬音节,说:“茶。”

  他每周有3次中文早课,每次1小时。语法和词汇掌握得还好,就是“发音非常糟糕”,“老师经常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有时候我组装了几句中文说给人听,人家会看着我,说:‘对不起,我不会说英文。’”

  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遭的中国之旅。在默克尔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前,他被火速派往中国填补大使空缺。刚上任两个半月的时候,记者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他回答:“我尽量不设定数字化的目标。我知道美国大使说他实现了一些目标,例如成功将签证等待时间从90天缩短到约5天。对于我们来说,通常在3至5天内就能发放签证。”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向中国解释德国,充当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翻译者”。同时,他要为德国描述一个尽可能客观的中国全景图。按他的理解,“中国就像一片大陆”,地域辽阔,阶层复杂,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人要交谈。

  英文媒体《中国日报》报道他的上任时说,“当他准备好搜集中国的信息时,其实他在大使官邸里的行李箱还没有收拾妥当,已经有数不清的会议在等他了。”不过,他15岁的大儿子或许能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方面帮他一把。小家伙的最大发现是:礼拜天可以逛街购物!而德国商场通常在这一天闭门休息。

  官邸的中庭布置着3幅德国人托马斯·卡明斯基(ThomasKaminsky)为使馆特制的绘画作品。对于这组作品,使馆的中文介绍里这样说:“它们没有叙事的内容,它们只将自身展现给观赏者。……与时代相适,在这3件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下一个千年中的技巧和现代性。在这里没有引经据典,完全避免了中国风,作品显得完善而成熟。当阿尔卑斯以北地区在文化上还一片荒芜的时候,中国文化已经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来自德国的这些艺术作品安然地面对着中国悠久的文化。”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