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出行火爆
原标题:新规下的京城拼车族
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对合乘出行的方式予以鼓励。对一些拼车族而言,这意味着拼车有了制度上的保障,非法运营的隐忧也在逐步消除。当下,在他们眼中,这种交通方式则是在高房价、高停车费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上上之选”。而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看来,拼车是一种过渡方式。未来,公交出行将成为中国首都的交通主流
法治周末记者潘琦
“车找人:今晚18:05,健翔桥北(306医院)——北辰西路——燕顺路——北岸,小窗或18xxxxxxxxx”。
1月21日下午3点半,在北京工作的白领王雷在一个叫做“拼车:燕郊——海淀”的QQ群里喊了一声——这是在网上活跃的诸多“拼车群”中的一个。在这些“拼车群”中,各种类似的“人找车”或“车找人”信息每天都在此起彼伏地闪现。
按照以往的情况,在从位于北京北四环的单位到位于河北燕郊的家的62公里路途中,王雷会捎上4个拼客。在他看来,这一方面可以为别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分摊部分交通成本。在一些人看来,如果把拼车的意义再上升一个高度,那就是还“有助于缓解拥堵,为减少PM2.5做出贡献”。
顺风车公益活动发起人王永曾算过一笔账:顺风车每天可减少10%至25%的车辆。以北京500万辆车为例,按最低标准10%的“顺风”比例计算,除去平均每天尾号限行的100万辆车,每天可减少40万辆车出行。
也正是基于拼车的益处,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合乘出行的方式予以鼓励。在《意见》中,原本在交通管理中很“敏感”的有偿拼车,被允许合理分摊合乘费用所取代。
听到这个消息时,王雷的第一反应是,“(拼车)从法律上讲,有保护了”。
拼车如何成“上上之选”
王雷所住的燕郊虽然在河北省境内,却是北京拼车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这个位于北京东部潮白河畔的小镇距天安门仅30公里,和北京通州区也只有一河之隔,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超过30万的“北漂”来此安家。
王雷是2010年下半年到的燕郊。2007年,王雷在北京某高校毕业,正式从一名学生变成一名“北漂”。在此后的4年中,从四环内到六环外,一直租房的王雷踩着房租上涨的节奏把家越搬越远。
王雷对法治周末记者坦言,当初之所以选择燕郊,就是因为房租便宜。“我要是有钱,也就没有咱俩现在的对话了。这边两居(每月房租)才1000元,当时北京五环以内没有低于3000元的啊。”
不过,便宜的房租换来的是钟摆般的双城生活,每天上下班的出行高峰成为所有生活在燕郊的“北漂”们所必须面对的考验。
“上车就在一挂间,空间其实如海绵,挤挤总会有,萁豆何相煎。住燕郊披星戴月,谁念吾辈心中寒,挂在车门外,苦逼在心怀。”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燕郊挂门女神之歌》虽是恶搞了一把《新贵妃醉酒》,却也道出燕郊人挤公交时的辛酸。
1月22日下班高峰时间,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国贸桥下看到,人们在出城方向的“8字头”公交车站牌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一辆进站的公交还未停稳便会遭遇蜂拥而上的人群,原本满脸疲惫的乘客们会立刻充满“战斗精神”,从车门的两侧“强攻”公交车。
一位等待上车的乘客说,这时候如果不努力一点,没有个把小时根本上不去车。
于是,在“恶劣的公交体验”下,拼车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主要是不用太挤,保证有座,也不会丢东西。”从2010年就开始拼车的刘希(化名)说。
家住燕郊的刘希,上班单位在中关村,由于以前还没有直达中关村的班车,如果不拼车,每天的上下班之旅要消耗掉她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以上班为例,在花掉大把的时间挤上公交车之后,刘希要在如罐头般拥挤的公交车里站上一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国贸,然后在这里进行一个漫长的换乘,再在地铁10号线里站上17站才能到达距单位最近的地铁站。
“虽然(2011年)摇号开始前一个月家里买了一辆车,但主要是我老公开,而且和我不顺路。(打车)我没打过,至少也得150元吧,远途都不打表的。”刘希说,“而拼车的话到三元桥只要10元。”
公共交通又累又漫长,打车太贵根本无力负担。在刘希看来,拼车无疑是一个“上上之选”。
而对于有车的王雷来说,通过拼车而分摊的用车费用也非常可观。王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包括40元过路费在内,每天开车上下班的成本大约在120元。如果拼车可以满员,就能获得100元左右的补贴。
“价钱也不是我定的,大家都知道给多少钱。”王雷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