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媒体:用空气净化器处理室外雾霾问题是“跑题”

2014-01-28 09:23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1月20日,北京西三环某电器商场,53岁的于爱英(化名)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就购得了一款40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按照她的话说,东西虽然有点贵但是钱花得值,“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这些东西少不了。”

  不过,和大部分消费者一样,她并不知道怎么选购空气净化器,也不清楚空气净化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在他们看来,这东西只要摆在家里就心安了。

  心理需求大于实际需求,这正是中国消费者展现出的真实心态,也是众多业内专家所担忧的。这种盲目的消费心态导致市场的膨胀,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理性选择、合理消费”如今已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共同呼吁。但是,对于正处于“涨潮期”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而言,这仍需要一个过程。

  雾霾与销量

  “出门戴口罩、进门开净化。”

  2013年,随着雾霾在全国范围内的集中暴发,空气净化器这类被认为能够有效防霾的环保产品成为众多消费者热捧的对象。尤其是在雾霾较重的1月份和12月份,空气净化器的销量猛增,涨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京东商城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华北、华东地区的空气净化器销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11和12两个月,空气净化器销量更是占到了全年销量的40%以上。以上海为例,在雾霾最严重的12月份,当地空气净化器销量接近之前11个月的总和。

  显然,国内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与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销量追着雾霾跑”趋势。

  一些业内人士直言,因为雾霾,空气净化器才迎来了“春天”。

  “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引发了民众需求旺盛,使得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中国家电协会空气净化器专业委员会干事刘钊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根据尚普咨询给《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据,2008年,我国空气净化器总产量为543万台,2009年为627万台,2010年为733万台,2011年达到856台,2012年达到930万台,约占世界空气净化器产量的70%。

  中怡康给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77.81%和95.65%。而此前商务部的监测数据表明,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空气净化器零售量同比增幅由11.4%增至14.7%。

  “2014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将达360万台、零售额将达9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到50%和61%。” 中怡康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吴红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在网上,空气净化器也和口罩一样成了热销商品。2013年,京东商城空气净化器销售额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420%,2014年预计销售额将达30亿元。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表示,民众对于空气净化器的追捧很大程度上缘于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报道,是一种心理需求,而非实际需求。

  同济大学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教授、全国暖通空调分会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晋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由于商家的炒作和不恰当的媒体报道,导致民众产生错误的想法。雾霾来了,何必让雾霾进入室内,再用室内空气净化器消除雾霾危害,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按照沈晋明的观点,现在人们使用空气净化器其实是用室内空气净化手段处理室外雾霾问题,有点“跑题”了。

  乱象重生的市场

  “全球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量2011年大概在1300万台,2012约为1500万台,增长率在17%左右。而中国市场需求量大概在150万台,增长率已经达到50%。” 尚普咨询市场分析师罗岩告诉本刊记者,相比欧美等国较高的普及率,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普及率还不到1%,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之间的不均衡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根据中关村在线的统计,目前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飞利浦22.8%、夏普19.6%、松下17.7%,均为国外品牌。而国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总部位于广东佛山的SKG,市场占有率为11.6%,位列第四。而在十大品牌热门空气净化器中,国外品牌占据7个,国内品牌仅3个。

  中怡康给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飞利浦、松下、夏普三大国外品牌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额年度累计同比增长率分别达76.93%、74.02%、433.87%。

  2013年前11个月,国外空气净化器品牌零售量占到全国市场的81%,而国内品牌只占到19%。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中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已经被飞利浦、夏普、松下、Blueair、瑞士风等几大国外品牌所“占领”,其占有率高达70%以上。

  即使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巨大的利益仍然驱使着众多生产者“前赴后继”。

  据粗略统计,目前仅淘宝上,出售空气净化器的品牌就有115家。除了飞利浦、格力、三星等知名品牌外,还有诸如净美仕、莱森、欧博等知名度较低品牌。而这些品牌大多数是做家电起家,单一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并不多。

  很多原本并无此业务的企业也纷纷跨界转战空气净化器市场。例如以生产电视出名的创维科技、主营照明的雪莱特、做按摩器具的蒙发利、电脑生产商东芝,等等。

  可怕的是,山寨产品出现了。根据尚普咨询给本刊的数据,目前中国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有200余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数量为192家,占空气净化器企业总数的86%。而这一地区一度被外媒称为中国“山寨王国”的大本营。

  “国内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分得一杯羹,仅注册一个商标然后通过挂牌的方式出售产品,连最基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都没有。”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实验室主任沈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当然,除了众多企业的扎堆涌入、山寨品牌的不断出现,目前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还面临着产品价格差异大、质量不达标、标准不统一、售后服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沈浩最担忧的还是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得原本就不规范的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洋品牌的撒手锏

  “净化器本身是舶来品,国内缺乏成熟的生产技术,并且众多国外主流净化器品牌起步时间较早,在企业规模、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沈浩表示,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滤网及其代表的净化技术便是其一。

  滤网是空气净化器的重要部件,其数量和材质对净化效果有直接影响。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器主流的滤网主要有五种,包括前置滤网、可清洗脱臭滤网、甲醛去除滤网、HEPA滤网和加湿滤网。其中,最关键的是HEPA滤网。

  HEPA滤网又称集尘滤网,是国际公认最好的高过滤材,针对0.3微米的粒子净化率为99.97%。简单来说,HEPA滤网直接决定PM2.5的净化效果,所以被业内认为是衡量一款产品防霾效果好坏的关键。

  当然,滤网背后所代表的空气净化技术也被视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众多品牌宣传的噱头。

  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滤网吸附技术、静电集尘技术、臭氧技术、负离子技术等。目前,多数空气净化器产品采用的都是复合型滤网净化技术,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这种技术被认为是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高端技术,集合了多种滤网的优点,能达到最理想的净化效果。

  以目前中国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外商品牌飞利浦、夏普和松下为例,产品营销中着重强调的正是其拥有的净化技术,并加以“独有”“特有”的标注,以示区别。

  飞利浦在对其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描述中强调特有复合高效去甲醛滤网,可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甲醛等有害气体,还可以有效滤除过敏原和细菌。

  夏普声称其空气净化器搭载独有的‘净离子群净化技术’,能抑止浮游病毒,分解祛除浮游的霉菌,且已获得世界22家权威机构认证。

  松下在对其产品的介绍中除了说明采用5层的复合式滤网设计外,还突出其采用了nanoe细微水离子过滤技术,拥有除菌、抑菌的作用,除甲醛效率高达94.9%。

  而在国内,以产品走进中南海而名声大噪的远大也早在2005年即涉足空气净化器市场,但是中关村在线的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仅为1.9%。

  远大在对其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表述中标明其采用6000V的高压静电,能完全杀灭空气中的病菌病毒,且能吸附小到0.1微米的微尘,并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吸附,采用活性炭主动式吸附。

  毋庸置疑,无论是净离子群净化技术、水离子过滤技术还是静电集尘技术都是目前国内空气净化领域的高端技术。其中,净离子群净化技术更被业内专家认为是最近十年来空气净化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产品又被媒体频繁曝光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夸大功效、散发异味、产生臭氧等。

  沈浩说:“这些技术确实是先进的,也是行业内的尖端技术,但因为室内环境的千差万别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所折扣。”

  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除了关注产品的净化技术外,还要关注CADR值的大小。CADR即洁净空气输出比率,是国际权威机构评价空气净化效能的主要指标。 CADR数值越高,表示净化器的净化效能越高。

  “正规产品在说明中都明确标有这个数值,要是没有就证明这个产品不合格。这个数值是越大越好。”

  沈晋明则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时根据室内污染源、污染程度以及室内面积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和媒体的报道,要理性选择。在考虑净化效果时一定要关注适用面积,每个家庭要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净化效果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

  反复的数据

  2013年6月14日,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发布30多款主流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性能评测报告。

  结果显示,30款产品中PM2.5净化率均在90%以上;除菌率基本都在90%以上;而甲醛净化率却表现出较大差异,最高能达90%以上,个别产品仅30%多。

  而在此前的5月20日,上海市消保委也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市场上售卖的22款空气净化器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22台样品对PM2.5的净化效率均在78%以上;而甲醛去除率却差异较大, 9台在50%以上,最高达97%,剩余8台则在20%以下。

  更大的“舆论风暴”出现在2013年底。

  2013年10月,中关村在线对来自7个国家的23款主流空气净化器产品进行了11项指标的综合性能测评,并于12月初发布长达百页的测评报告,一度引发业内专家和消费者的广泛讨论。

  以净化效率和使用面积两个核心指标来说,测评得出的数据与产品标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反差。

  在净烟效果和净化效果(PM2.5、PM10)的指标测试中,几大国外品牌并未达到宣传效果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飞利浦AC4076型空气净化器,在2分钟的净化后PM2.5值仍达428、PM10更高达977,成为“最名不副实”的产品。当然,众多国内品牌的效果也不理想。

  而在最大适用面积上,测试结果更是表明多款产品均存在严重虚标问题。其中,实际适用面积与产品宣传相差最大的达4倍。而松下、夏普、飞利浦的两者相差也均大于10平方米。

  “有些品牌的测评结果确实让我们比较吃惊,数据出入太大。大部分产品的性能指标与其宣传指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大,有些小。” 中关村在线家电事业部高级总监冯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不过,他也再三强调,测试数据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只能作为参考。

  “确实存在有些商家虚假宣传的情况,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导致数据的前后不一。”沈浩说。

  “以净化效率来说,很多机构的测试是在同样的环境下进行的。但很多生产厂商在产品测试时的环境是不统一的。”沈浩坦言,因为国家标准在空气净化器产品性能测试上没有具体要求,所以各款产品在进行数据测试时较随意,结论也不尽相同。

  简单来说,各款产品在宣传中所使用的数据是按照生产者自身的标准、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产生的,但是众多机构对不同产品的测试却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容易导致数据出现反差。

  此外,特定环境下测试方法不统一也会导致结果数据不一样。

  “很多测试得出的数据是真实的,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些测试数据和实际使用中的数据是没有对接性的。”沈浩说。

  亟需调整的国标

  从2008年开始,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空气净化器标准,涉及空气净化器的电器安全、性能和售后三方面。其中,在安全要求上,国家标准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在性能要求上,国家标准比国外标准更全面。

  据了解,中国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国标共有3个:分别是GB 4706.4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 21551.3-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T 18801-2008《空气净化器》。

  GB4706.45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主要考核空气净化器是否存在使用安全问题;

  GB 21551.3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主要考核空气净化器是否具有有效的抗菌、除菌能力,包括抗菌率、除菌率等技术要求。

  GB/T18801是空气净化器产品性能的国家标准,也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国家标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的修订工作正是此标准。该标准主要考核空气净化器是否具备有效的净化能力,包括洁净空气量、净化效能、噪声、净化寿命等技术要求。

  但是,GB/T18801标准仅适用于有动力的空气净化器,且只对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限定。而现在的净化器产品工作原理多样,而国家对空气质量的检测指标已经包括甲醛、苯等五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因此,现行标准难以解决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矛盾。

  刘钊对本刊表示,中国现行的空气净化器产品标准在制定的科学依据及试验评价和方法上没有大问题,目前需要改进的是针对一些具体污染物,特别是当下消费者最关心的PM2.5、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定义。

  “国标的调整要完善试验评价方法和细节、完善产品技术指标的标注,特别是明确对涉及不同目标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明确作为空气净化器产品应该标注的基本指标参数和参考指标参数。”刘钊说。

  “我们有国家标准,但已经不适宜现在的市场要求了。”沈浩对本刊记者表示,“空气净化器的性质已经从原来的高档消费品变成现在普通的防护用品,所以在修订标准的时候要考虑把定位调整过来,要更多考虑消费者的使用。”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在2013年1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公开表示,空气净化器国标的调整旨在完善针对不同特征污染物的产品技术指标、细化实验方法、完善产品标注要求,以便于消费者理解。同时,调整后的国标还将增加适用面积和空气洁净量的折算方法。

  “要让消费者能够看得懂,会选、会用,这才能达到国标修订的意义。”不过,正如沈浩所担心的那样,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标准,而是众多生产商对现有国标的执行不到位,甚至是置若罔闻。

  不久的将来,国标将在完善后颁布执行。但是到底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能不能有效地规范市场、能不能让消费者安心,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王元元| 北京报道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