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破产潮中的温州:“破产试验基地”的难解工程

2014-01-26 08:37 来源:南方周末

  陷入倒闭潮中的温州企业正在破产重整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东方IC/图)

  陷入倒闭潮中的温州企业正在破产重整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东方IC/图)

  身陷破产潮中的温州,正跋涉在“去杠杆、挤泡沫”的救赎之路上。但难点在于,他们一面要和时间赛跑,一面要在债权人、银行、地方政府的多方博弈中找到平衡。

  新年的阳光难以驱散笼罩在温州的阴霾,这个中国经济上著名的区域,正深陷破产潮之中。

  2014年1月初,南方周末记者在温州发现,过去一年,温州各级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飙升。浙江省高院2014年1月13日通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法院受理和审结的破产案件数量分别为346件和269件,其中温州占据半壁江山,分别为198和153件。而此前六年,温州各级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1件,不到2013年一年的三成。

  一位接近省高院的破产专业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排队等候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还有接近300件。此前有媒体援引接近政府人士的话称,“中央相关机构已经将温州申报为‘破产试验基地’”。

  温州中院在《2013年温州法院企业破产审判报告》中提及,温州两级法院审结的破产案件共化解不良资产18.05亿元,盘活资产总数11.58亿元,激活土地面积数约736.22亩,激活厂房面积数约4619.67万平方米。

  不过,上述接近省高院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温州的这些破产案子中大多为操作难度相对较小、周期较短的清算案件。但能够有效提高清偿率的破产重整方式,却推进得并不顺利。而那本是当地政府寄予厚望、希望拯救大批陷入泥沼的温州企业的一种方式(详见2013年5月23日南方周末《温州僵局》、《破产重整能否拯救温州》)。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审结的150多例破产案件中,破产重整成功仅为10例,和解成功14例。

  “温州看上去破产推得很热,宣传得很好,但是重整案件内部并没有理顺。”上述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南方周末记者记录了一家典型的“温州制造”——森泰公司的重整难题。2013年6月17日,乐清市法院受理了森泰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半年后,它的命运依然悬在空中。

  生产者自救

  这种依赖土地“退二进三”为企业重整提供政策优惠的方式,脱胎于破产重整发展早期的“绍兴模式”。

  2013年12月10日,森泰公司老板胡志明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债权人未能在半年内就破产重整方案达成一致,但法院裁定,延长重整提交时间三个月至2014年3月16日。

  但那将是破产重整的“死线”——一旦重整方案最终未获通过,极有可能启动清算程序,土地拍卖,设备贱卖,无形资产将不值一文。这也意味着,所有利益相关方均将陷入利益最小化乃至权益无法实现的局面。

  债权登记表显示,这家低压器制造企业的抵押、负债共计6.76亿元,债权人除少数供应商,其余以银行为主,涉及建行、工行、交行、中行、中信、光大、民生、浦发、华夏、招商、温州银行等11家银行。

  对于在破产重整之路上跋涉的胡志明来说,半年来,每一次的债权人会议都令他痛苦不堪,要找到一个让不同债权人皆大欢喜的重整方案,几无可能。森泰公司破产重整也恰恰卡壳于此。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