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扎领带”的历史性会面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
2013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其第二届总统任期,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开始主导日本外交。德、法、英三国领导人围绕欧盟走向、外部机遇与国际话语权展开各自的外交活动。领导人出访是一国外交优先方向的重要表现,尤其在政府换届之时,更是如此。从领导人的出访日程,可以一窥该国战略走向,进而透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端倪。
中国外交:开局树新风
自2013年3月份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后,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出访,彰显了中国外交特色,为世人带来了清新、自信、务实的外交新风。
3月份以来,习近平主席共四次出访,第一次访问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第二次访问拉美三国并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会晤;第三次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第四次访问东南亚两国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首次出访中,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进行正式访问;10月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文莱、泰国和越南进行正式访问;11月,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并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
从外交行动的范围来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展开的是名副其实的全方位外交。国家领导人的足迹遍及非洲、欧洲、欧亚、中亚、南亚、东南亚、拉美、北美;所访问的国家,既有全球性或地区性大国,也有周边邻国,还涵盖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从多边舞台来看,涉及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可以说,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把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进一步推向深入。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的重点日渐凸显。
首先,中国更加注重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将出访首站选为俄罗斯,足见中国对中俄关系的重视。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进一步增进了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对美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南加州安纳伯格庄园的会晤中,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双方表示将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此后,中美各层级对话和互访不断,使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得到稳步落实。
其次,中国更加注重与周边邻国的关系,营造周边稳定的战略带。在对中亚四国、南亚两国、东南亚五国的访问中,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2013年,中国还举行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
再次,中国更加主动地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新型大国关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世界梦……一系列外交新理念的提出与充实,彰显中国独特的价值观,使中国外交更加富有吸引力。
美国外交:修补与无奈
2013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众就职典礼上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二任期。之后奥巴马的数次出访似乎意在修补第一任期的不足。
3月下旬,奥巴马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奥巴马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并未造访以色列,且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龃龉不断。连任后他将以色列定为出访首站,意在拉拢以色列,使美以特殊关系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等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6月中旬,奥巴马访问德国,这是他担任总统4年多来对德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与过去历届美国总统相比,奥巴马对德国的访问已经迟了不少,加上此访要为“棱镜门”辩护的任务,进一步表明了此访的修补色彩。
之后不久,奥巴马对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访问时间之长和规模之大,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屈指可数,一扫因2009年闪电访非而备受质疑的阴影。访问中,奥巴马着力强调要建设立足于“贸易和合作”基础上的新型美非关系,并公布多项对非投资新计划。
与几次出访的修补色彩相比,奥巴马取消的两次出访多少透露出一丝无奈。
先是因为俄罗斯同意给予“棱镜”项目曝光者斯诺登临时避难,奥巴马取消了原定9月初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的计划。10月,奥巴马再次受政府关门影响取消了亚洲四国之行,他也因此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美国—东盟峰会、东亚峰会。“棱镜门”事件让美国在世界上备受指责,联邦政府关门与美国的政治僵局,则表明美国的大国地位与其决策机制的效力形成了鲜明落差,揭示出美国内在的深层次问题。
首脑外交:指向很明确
从其他大国的领导人出访同样可以看到,各大国战略意图与目标渐趋明确。
其一,俄罗斯着力整合独联体地区,“东向”趋势越来越明显。2013年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亚美尼亚,讨论关税同盟问题;年底,普京成功抵制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成员国协议的势头,在与欧盟争夺乌克兰的博弈中占据上风。此外,普京先后访问了越南、韩国、印度,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向东”趋势更加明显。
其二,日本试图通过密集的出访提升国际地位。2012年底再度执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出访国家达到29个,尤其是遍访东盟十国,成为首位在任内出访所有东盟国家的日本首相。
2014年初,安倍还计划访问中东、非洲、印度等地。同时,日本邀请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访日。安倍内阁外交的目的,无疑是竭力加强与东盟及其他大国的合作,扩大日本在东南亚、南亚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其三,印度突出大国外交,谋求大国地位。2013年,印度总理辛格首先访日,呼吁日企积极对印投资;9月访美,双方承诺加强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双边合作;10月访俄,双方表明将扩大军事技术合作;随即访华,双方通过加强务实合作、落实互利政策,推动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并就推动孟中印缅走廊建设达成共识。辛格希望通过对各大国的访问,推动自身发展,加强与各大国关系,使印度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角色之一。
其四,欧洲各国通过领导人外交着力推动欧盟改革,同时寻求外部机遇,提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首先,针对欧债问题和欧盟改革,法、德保持了密切的沟通。像2012年奥朗德担任法国总统第一天就访问德国一样,2013年1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连任总理后第二天即出访法国,表明对德法关系的重视。与此同时,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在2013年密集访问欧盟成员国,兜售其改革欧盟的计划。
其次,法国、荷兰、英国领导人分别访问中国,英国首相卡梅伦还带领大型商贸团访问印度,表明老欧洲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视。再次,德、法、英仍努力保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2013年,默克尔和卡梅伦分别突访阿富汗,视察驻扎在阿富汗的本国部队。奥朗德更是先后访问非洲和中东多国,试图重树法国在该区域的主导地位。(记者 王鹏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