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广东一个村庄3吨冰毒 两成家庭参与制毒

2014-01-13 09:24 来源:新京报

 2013年12月29日,大量警车停在博社村外。

  2013年12月29日,大量警车停在博社村外。当天凌晨,广东多地警方联合行动,“清剿”该省涉毒严重的“第一大村”陆丰市博社村,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缴获冰毒近3吨。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29日,清剿行动后,武警在博社村外围防控。

  2013年12月29日,清剿行动后,武警在博社村外围防控。

1月7日,甲西镇政府前墙上,贴满了各种禁毒标语。新京报记者 刘刚 摄

  1月7日,甲西镇政府前墙上,贴满了各种禁毒标语。新京报记者 刘刚 摄

  基层民警与制毒团伙勾结,导致广东陆丰市博社村制毒屡打不绝

  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警方重兵突袭陆丰市博社村。全副武装的三千多警力,封锁海陆空,实施集中清剿。

  这场名为“雷霆扫毒”的行动,彻底清扫了这个20%的家庭涉毒的村庄,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网络成员182名,捣毁制毒工场77个,缴获冰毒近3吨。

  地处粤东的海边小村博社,0.54平方公里,1万4千多人口。这个弹丸之地,如何一步步沦为“制毒第一村”?

  除了涉毒传统,当地经济落后,就业空间少,和毒品的暴利成为最主要的经济驱动因素;村“两委”的废弛为制毒破除了最基本障碍;部分基层公职人员沦为保护伞,尤其是基层民警与制毒团伙勾结、通气则令这一犯罪在过去的几年屡打不绝。

  2014年1月6日,广东陆丰甲西镇博社村,村道上常年堆积如山,曾占去一半路面的垃圾已被清理干净。

  在过去的几年间,这些垃圾的变化代表着这个村庄乃至整个陆丰地区制毒“风向”的变化。

  2012年,垃圾里遍布某含麻黄碱的感冒药药盒和胶囊壳,全国各地的此种感冒药纷纷流入这里,这种零售价10元/盒的感冒药,最高被炒到过40元/盒,广东各地药店一度无药可进。

  而随后,新的制毒品垃圾代替了药盒和胶囊壳。

  如今,改变的不仅是垃圾堆。新博社村“两委”办公楼的建筑工地一派繁忙,村“两委”十多年无办公场所的历史即将结束。村道两旁的墙上和电线杆上,到处张贴着陆丰市公安局关于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通告,以及诸如“铲除毒品祸害,造福子孙后代”等禁毒标语。

  去年底的“雷霆扫毒”行动后,当地政府正在从各个方面改造这个“毒村”,引其回归正道。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