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物价或许温和上涨

2013-12-18 09:53 来源:瞭望

  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7%、7.5%和7.8%,考虑到四季度的实际表现,可以说完成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已无悬念。

  尽管这一速度相对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平均水平显得偏低,但环顾全球,7%以上的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

  需要提及的是,这一速度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内忧”,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部市场不断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等“外患”的双重压力。

  为筹谋更长远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改革的总体部署,改变唯GDP论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放眼2014年,能否按照既定的改革蓝图迈出坚实的步伐?中国经济又将何去何从?《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多位知名专家,梳理预判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受访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波: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王 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李雪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谷源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金柏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聂高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经济增长具备诸多积极因素

  《瞭望》:12月3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但同时也强调,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不少新的有力支撑和难得机遇。那么,当前经济运行中究竟存在哪些积极因素?

  王文波:一是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阶段,这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基本面。未来,新型城镇化有望在改革深化的情况下明显加快,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将会以新市民的姿态重新进入城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商品,直接推动服务经济部门的增长。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将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二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配套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落实,相关项目建设将直接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的多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是企业预期和信心改善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基本稳定。新一届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更加注重改革转型的发展理念充分汇聚了社会各界最广泛的共识,社会预期趋于稳定,发展信心趋于增强。

  四是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季度以来,地方政府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调结构的动力,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市场的压力下,不少企业主动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

  张立群: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存在的突出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在这一阶段,不存在市场需求增长潜力的枯竭,也就是说内需增长潜力很大。

  其次,技术、人才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条件比较充分。尤其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与国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供给能力,促使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尽管发生了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条件。相反,新一轮世界格局的调整可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契机,这对我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带来了机遇。

  聂高民:最大的利好是对改革部署的落实。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国务院就立即召开了抓落实的会议,检查今年的改革完成的情况,而且还分了类,大致上包括:已经完成的、正在进行的、还未推行的,这是在过去历史上没有过的。此外,国家还计划成立专门负责改革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以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进。

  王文波:此外,明年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