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退休院士秦伯益:院士要干一辈子是种错觉

2013-12-05 09:21 来源:新京报

  “院士头衔对发声有帮助”

  新京报:退休后卸去职务,心情会失落吗?

  秦伯益:没有失落,我老早就准备了。譬如这些书,是我40年的积累,从“文革”后开始收集,现在已有上万册,就是为了晚年退休后能慢慢看。

  另外,院士头衔我没退,退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职务。

  新京报:你退休后,游遍了中国名胜古迹,写了两部游记,这也是此前计划的吗?

  秦伯益:大规模旅行不是,是慢慢积累的。但我一直有走走看看,了解社会的想法。

  新京报:你后来也到大学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秦伯益:这些不是我主业。我现在更关心国家大事,政策方针。朋友来看我,总结两句话:别人怕退休以后没事干,你是怕不退休干不完想干的事。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你现在的生活?

  秦伯益:我自封自由撰稿人,经常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做沟通,反映民众心声。

  新京报:院士头衔,对你这种发声有帮助吗?

  秦伯益:带来了正面的作用。说什么话,大家比较信服,就算尖锐,大家也能听,也能接受。

  新京报:未来的生活,你还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秦伯益:90岁以前主要是写作。明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写我们这一代人看到、想到的一些问题。

  新京报:你希望其他人能够和你一样,在能退的时候退吗?

  秦伯益:最好这样,但很难做到。我们这一代科学家,一直为了国家需要,坚持做一件事。很多人除研究之外,没有别的兴趣和爱好。我觉得很多科学家苦,是因为心灵的孤独。

  “活到老干到老,年轻人干什么”

  新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院士应该有退休和退出机制,你觉得这个话题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

  秦伯益:随着社会情况越来越复杂,两院受到各种各样影响,爆出一些丑闻。到了重新理顺内部关系的时候了。

  近期原因是农工党的提案,提出改进两院院士选举制度。三中全会提这个有它的必然性和推动因素。

  新京报:有人提议,对两院院士年龄一刀切,到一定年限,不再担任,你怎么看?

  秦伯益:一刀切不利于晚年成熟的院士。比如达尔文,李时珍,都是在生命最后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但目前来说,院士荣誉不定年龄线,也不行。起码对非院士科学家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所有做出重大贡献的都评上了院士。

  新京报:也有人不愿退休。

  秦伯益:过去的教育要我们活一天干一天,老当益壮。我老早就否定这种价值观了。那是人才紧缺时的观念,现在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你老人家活到老干到老,年轻人干什么?

  新京报:有人不愿退,和这个院士带来的荣誉和利益有关吗?

  秦伯益:荣誉是主要的。利益,我估计也不小。有些院士,身兼数职。都不是白兼的,很多是被高薪聘请。但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做好自己课题,足以花掉一生精力,废寝忘食,日以继夜,怎么兼职?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之后,拥有很多头衔,她一口气辞掉了106个。她说科学家被这些事情纠缠的话,就没法在科学上进步。去世的院士王选也是,他说科学家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研究生命就结束了。

  “院士选拔形式严格,漏洞也多”

  新京报:近年来院士候选人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事件屡屡爆出,你怎么看?

  秦伯益:总的来说,不正之风不光是学术界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国家整体的反思。我们的教育,重物质,轻精神。在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纯正的学术文化人已不多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关于两院院士的选拔制度?

  秦伯益:院士选拔形式严格,漏洞也很多。比如遴选是很严谨的。材料公示,谁都可以投诉,哪怕是匿名投诉。有实质性的内容,还要去调查。

  但确实也有公关行为。不公关要吃亏,因为竞争太激烈,隔行如隔山,不公关就不了解你,不了解你怎么选你?现在会有单位组织专门的班子去公关。

  新京报:现行评选制度还有行政力量介入。如果院士只由院士来评选是否好一些?

  秦伯益:单由院士评选也有弊端。院士也有人性弱点。最好由同行评选,但也难免片面性。同行里有冤家和亲家。中国同行多半是今天你帮我说话,明天我帮你说话。

  新京报:目前来看,最合适的院士选入制度是怎样的?

  秦伯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讲过,科学家成绩的评审,要靠学术共同体。本单位同事认可,专业领域认可,就行了,兴师动众到全国关注没必要。另外,评选的人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真正的见识,不能带着私心。

  名词解释

  何为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对院士制度改革:“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但院士怎么退?有哪些条件和程序?截至目前,尚未有过具体规定。

  大体而言,院士退休指的是退出工作岗位,不再担任相关职务等,但并不等于卸下院士这一荣誉称号。

  退出指的则是不再拥有院士这一荣誉称号。目前退出制度只在院士犯重大错误或出现学术腐败等问题时才实施。(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