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9日,重庆启动“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6月市级机关再派出34名干部到民企挂职。挂职干部一般被安排到与他们所在的部门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内
肖华安最近心情很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作为重庆海丰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他头疼已久的问题最近得以解决:公司建设的养老地产刚刚获得国家老龄办的批文,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家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
肖华安将此归功于重庆市在一个多月前开展的一项活动——机关干部进民企。在这项被称为重庆创举的活动中,35家市级机关的40名干部到当地40家民企挂职,替企业跑腿办事。海丰集团的批文,就是挂职的干部帮忙跑着办下来的。
感到满意的并不仅只有肖华安这些民营企业家们,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重庆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说,干部也在挂职中受益。“他们精神状态很好,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更实了,在办公室有点虚。”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这是继去年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3”系列文件以来,重庆力挺民营经济的又一举措。
机关干部挂职民企
肖华安在市工商联的大会上听到干部要进民企的政策宣传后,联想到公司正在搞的养老地产需要一个突破,他立即找到工商联经济部。
“我说了公司面临的情况难题,也提了公司的需求,老龄办和民政局是一个系统的,申请能不能挂个民政局的干部过来。”他对法治周末记者回忆说。
重庆市民政局规划财务处主任科员潘智慧就是这样来到海丰集团的,她挂职集团的总裁助理。
看了海丰建起来的房子和智能配套系统,知道项目由于缺乏一纸批文而难以继续推进,潘智慧回到民政局,专门做了汇报。
了解情况后,市民政局很快与国家老龄办取得联系,积极协调争取政策,并组织北京的专家来实地考察。
“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获得了国家同意基础建设的批复。”潘智慧说。
这是全国第二家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肖华安说起来自豪不已,他坦言这一项目使公司的产业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
肖华安对挂职干部潘智慧的效率很惊叹:“我们自己去申报,可能三个多月都搞不下来,报到重庆市老龄办估计就得要一个多月。”
“公信力偏高,渠道畅通,这是(干部)下企业的核心作用。下来了,许多东西参与了,看得见、摸得着。”肖华安说。
向准是重庆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重庆山外山科技公司到重庆市卫生局点名要他去企业挂职,在这之前,他甚至连干部进民企的文件都还没有看到。
在领导找他征求意见时,考虑到配合市里的工作,他答应下来。从此,他的上班地点转移到了山外山公司的副总经理办公室。
刚刚上岗不久,企业就给向准这个挂职副总制定了五大岗位职责,第一项就是建立、维护与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此外还有制定营销战略、协助办理建血液透析室的卫生许可等手续、推进重庆地区销售、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山外山是一家职工两三百人、去年产值规模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向准上班没多久,就感觉到企业文化氛围很浓,“标准化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很高”。
正式进入工作前,山外山给向准还专门搞了几天培训。
向准也很快感觉到企业运行状态与机关工作状态不一样:“非常现实,正像老总说的,产品卖不出去,就没钱给员工发工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就摆在那儿。利益最大化就是公司的追求。”
“到企业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与听人汇报肯定不一样。之前有企业抱怨政府部门不关心他们,以前有时真不知道关心他们哪方面。”向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到公司后,向准才知道他们为什么点名要他,老总告诉他,说他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对企业发展有利。
向准也能理解为什么干部挂职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机关干部过去,多多少少有些资源。企业认为这是公共资源,该用还是要用。”
向准感觉在企业和在机关的工作节奏差不多,甚至可能工作强度还略小于管理职责复杂的医政处。但他显然比过去要忙,因为人手紧张,卫生局的大事他还要同时兼顾,有时候只能两边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