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人满为患
又是一年毕业时,“最难就业季”被冠于今夏。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达699万。国家教育、人社部门也相继发布政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武汉为全国高校人数最多的城市,记者走访各大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现已接近大学生就业季的尾声,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依旧不减。
同时,在就业最难年,武汉市也相继出台政策留住大学毕业生,湖北襄阳发布政策“抢”大学生。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入当地企业就业,每月可享受财政补贴700元。5月份,本报记者走访广西、贵州两省,多个地县市均反映急缺人和招人难,包括一些事业单位。
地方抢人忙
“人才难招,我们在‘最难年’不出点彩,更招不来人。”湖北省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位负责人感慨。今年媒体报道称“史上就业最难年”,襄阳则出台系列政策“抢人”。
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来襄阳创业就业的若干意见》显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五年以内的大学生,凡具有学士学位,到襄阳的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均可享受由政府直接发放到个人的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和200元租房补贴,时间最长可达三年。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逐年增加。
襄阳是湖北“一主两副”两个副省域中心城市之一,去年GDP总量全省排第三位。上述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称,近些年一直面临人才紧缺问题,在往年,政府及事业单位,通过政策优惠招过一些博士和硕士,博士享受副县级待遇,硕士正科级,博士到最后多数离开。襄阳的企业每年都会去北京、武汉重点高校招人,但都不理想。
相对省会武汉的留人难,地县市难招优秀大学生,并不稀奇。去年,武汉27万大学毕业生,留下仅8万多人。武汉市长唐良智在多个场合提出,要留住大学生,留住人才。今年5月份,武汉启动“大学生留汉工程”,在落户、就业方面政策进一步放开。
5月下旬,记者走过广西、贵州的7个地县村,地方政府官员均表示,急需优秀大学毕业生,注入新鲜血液。广西河池市地方志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下属县志办招人越来越难,八九十年代还能招到北京重点大学毕业生,他属于78级中央民大学生,现在很难招到相关专业大学生,县志编纂工作进度缓慢。“本地人出去了,也不再回来。”他的侄儿大学毕业后,在南宁一家民企工作,不愿考家乡公务员。广西一家地级市的党报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近年连续在广西大学高薪招“财经记者”,也一直没人报名。而西部一家省级党报,在武汉某高校采取免试招人,前提是“肯留下来”。
在贵州,全省力推工业强省,工业园区遍地开花,有开阔视野的招商型人才紧缺。贵州都匀市甘棠产业园管委会李局长告诉记者,整个园区的招商工作只有他一人负责,人才急缺,一直都没能招到视野开阔,熟悉新事务的年轻人。
近几年间,广西、贵州等地区也出台过“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如贵州,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在贵州工作,最高可享购房补贴100万元。对普通本科毕业生暂未见有力政策。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刘晓程表示,他在湖北、甘肃等地有过多次调研,湖北连续出台吸纳人才政策,“抢人才”意识很强,西部地区缺人才一直是常态,但在出台相关政策“抢人才”方面,意识就要弱很多。
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在襄阳高调出台财政补贴的同时,武汉几大人才市场继续显现大学生就业市场饱和状态。
武汉纳杰人才市场的门口,摆放着数十台供求职者注册和投递简历的电脑。到下午5点,这些电脑前依旧坐满了人。其中包括很多应届生。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比较“悲剧”。往年,大学生可以不用到人才市场里找工作,通过校园招聘就可以顺利就业,而今年,来向她咨询的毕业生非常多。往年在6月份,就已是大学生就业季的尾声,而现在前来咨询的学生数量跟前几个月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在人才市场,每逢周六,都会召开“名企与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负责协调来校招聘企业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来校开招聘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相比有很大的减少。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学院今年共有319人毕业,截至6月第一周,共有233人登记就业,就业率为73.04%,在全校各院系的就业率考核比对中,排名很靠后,几乎垫底。经济学院的一位辅导员表示,与往年同时期的就业率相比,今年的就业率很低,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可能有所增加,但目前的只是初步就业率,且其中也不包括已经就业但尚未登记的学生,待到6月底毕业时,就业率一般达到80%到85%的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
对于就业的具体情况,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的老师,对就业率相关采访保持敏感,均表示总体的就业情况还是和往年持平,但考研比率和往年比,有所提高。
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一直存在。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的个案屡见报端。另外,许多地方缺人,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和县乡村尤为明显。
对此,兰大刘晓程老师表示,其实这并不算矛盾。首先,大学就业难,因为在基数上,毕业生数量大,市场岗位少;从地方政府企业用人来看,即使市场上人才饱和,还是招不到人,这与“最难就业季”并无直接联系,是不能相互解释的;从毕业生个体案例来探讨,并不具备典型意义。
刘晓程说,以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为例,学生今年就业普遍良好,甚至优于往年。襄阳市出台引导政策,最后扶持的还是就业能力较强的人,包括个人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对于就业能力弱的人,并无缓解作用。他认为,大家应该多关注一些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脱轨的情况。
湖北民族学院的大四毕业生小田(化名),在考研失利之后,就与武汉的一家杂志社签订就业协议。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一般都在上年的10-12月份,少部分会选择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即便是错失求职的黄金季节,她还是顺利找到了工作。
在她看来,身边的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身的原因。她笑言,现在的找工作就是分粥,最大的问题不是“僧多粥少”,而是“有肉的粥”少了。另外,很多毕业学生没有明确定位,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找工作犹如大海捞针,若找不到就“淹死”在职业的海洋里,且在大学期间缺乏必要实习积累。
上述襄阳人社局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人才东南飞,地方企业月薪六七千招不到人,很大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缺乏较好的发展环境,难留人。襄阳出台有“含金量”的政策,是希望通过待遇留人。
他认为,目前政府应该多协调高校与企业的对接,减少高校的无序培养;另外,中西部地区应该多制定有“含金量”的政策,在今年就业最难年,多招些大学毕业生。最近襄阳正在出台细则,单大学生就业补贴一项,政府财政拨款肯定会超过1亿。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襄阳市给大学生提供每月700元补贴,起到的是一个“托底”作用。这样既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也可以让企业坚定信心,在招聘上更有竞争力。
叶青表示,这一次襄阳对本科生的优惠政策,有所创新。以前,政府不愿意出钱补贴毕业学生,现在都开始意识到这笔钱有必要支出,并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他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可以将引导就业的端口前移。不仅仅只关注毕业生,可以在毕业一年或两年前,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联合,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岗位,增加他们的就业经验。各方面协同合作,可以缓解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找不到实用人才的矛盾。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