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满面微笑地走上台,略一欠身。台下掌声雷动。
彼时,台下无人知道,这位“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是个“假钦差”。
在3月8日国务院研究室下文证伪赵锡永身份前,这个“司长”“调研”中国之行一路受到数省多地政府的礼遇。
在信息时代,赵锡永的骗术可谓陈旧,但却屡试不爽。接下来一连串的新闻证明,赵并非第一个冒牌官员,也不是最后一个。
“假钦差”屡现官场
去年11月21日,两名“中央来的大官”一同视察了青岛“东城国际儿童之家幼儿园”。
这两名官员,一位是“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赵锡永,一位是“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葛守江。
4个月后,国务院研究室发文证伪赵锡永,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称“查无此人”。
赵锡永和葛守江的骗术类似,多地考察,参加研讨会,保持神秘感。在每一个重大公开场合发表恰如其分的言论,让人觉得“他比领导还像领导”。与商言官,与官言商,切换巧妙,信手拈来。
同一时期被曝光的,还有一名自称是“国家发改委副司长”的男子。
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间,邹斌勇冒充国家发改委官员,游走于北京、长沙、邵阳等地。当地部分官商将其奉为上宾,陪吃陪玩,馈以重礼。
去年5月下旬,邹斌勇的行骗活动引起长沙市相关领导的重视。同年6月15日,邹斌勇在北京的住处被长沙警方抓获。
随后,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招摇撞骗罪对其提起公诉。今年3月22日上午,芙蓉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与此同时,赵锡永和葛守江也不见影踪。
赵锡永们骗陌生人,有的冒牌官员则是骗自己人。4年前,在四川绵阳,一男子遭绑架,其表哥报警并怀揣巨款前往施救。成功解救表弟后,民警们却发现,这位表弟曾找人冒充“政府官员”,设局骗走表哥7万多元。
假官员们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大到“外交部处长”,小到“当地镇政府普通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凭空编造出一个“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的山寨机关,并自任局长。
多冒充副职或军官
中国的假官员事件,引起一时轰动的还有刘和平。案发时,一些海外媒体也曾详细报道这位“最牛山寨局长”的累累“事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和平先后冒充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副局长等身份,并一度骗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管理局的信任。
后经中央组织部门付某以及薛某推荐,刘和平居然在1995年5月25日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任命为柳州市委副书记。
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间,刘和平分别以各种名义,先后骗得江苏省启东市外贸企业物资总公司、中国鸿远公司沈阳分公司、柳州市驻京联络处及北京中日恒泰工贸公司等单位的人民币共计230万元。
最终,刘和平因犯诈骗罪以及招摇撞骗罪,被判决执行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那些曾经帮助他造假的相关人士,或受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2011年,浙江台州人民法院共审理500多起诈骗案,冒充官员实施犯罪的,占了近五分之一。近年来,当地以“官员”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逐年增多。
另外,北京市二中院法官程昊说,在二中院审理的假官员案件中,冒充军官行骗的比例很高。此外,许多行骗者喜欢假冒国家行政机关的副职领导或其亲属。目前,国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层级多是一正多副。正职官员多在网络等公开渠道有个人信息公布,而副职信息公开相对较少,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假官”行迹遍布全国
台州人民法院的一名负责人总结了这些“官员”的共同特点:文凭都不高,但在外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下的社会阅历弥补了他们在学历的不足;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使得他们比常人具有更强的判断力和反应灵敏度,深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道理。
这些,都使他们有了行骗成功的“好条件”。
就在赵锡永被曝之后,北京市二中院刑二庭的法官披露了假官员行骗伎俩——
察言观色、口若悬河。“假官员相貌大多仪表堂堂,给人以信任感。”法官邱波说,假官员多数会通过刻意塑造形象来提高自己的层次,抬高身份,以取得被害人的信任。他们在被害人面前能说会道,且善于察言观色。
许多假官员为了保持神秘感,不会明确说出自己所伪装的身份,而是透过侧面,如聊出生地等显示自己与某领导人的关系,经常出入一些高档场所、开高档车等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同时,假官员并非全盘造假,许多骗子以官员身份参与一些社交,从中认识了一些真官员。法官周耀说,在赵锡永案件中,赵便曾陆续在各地参加“调研”并获得当地媒体报道,这也使得后续的行骗行为得以继续。
在假官员案件中,一般还会有中间人,他们的身份一般来说都是真实的。同其他上当的官员一样,中间人也是通过各种社交场合结识了冒牌官员,但对对方身份并不知情。而有了中间人的存在,冒牌官员也往往能多赢得一份信任。
在法治周末记者通过媒体报道筛选出的20例假官案件中,冒充中央政府部门官员的有9例,其余均为各地政府官员。而在地区分布上,假官员亦并非只在边远省份活动,北京、东南沿海这些发达地区却往往成为假官员猖獗的“主阵地”。
“权力情结”蒙住上当者
曾有媒体记者走访此类案件中的部分受害人,他们说出了一些原因:“权力情结”根深蒂固。
在很多人看来,国家工作人员是政府机关的代表,职业性质赋予其一种“公信力”,尤其是“领导”,更是有社会地位、有办事能力的重要人物。对“领导”角色一定程度的职位崇拜,容易麻痹一些人,从而对打着“领导”幌子的骗子丧失警觉。
由于对“领导”的盲从,一些人认为领导有手腕能办事,因而对一些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骗术也很难识别。有人甚至天真地认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却不懂即使是“领导”违法也该他个人承担责任,何况根本没有去核实其真实身份。
赵锡永案发后,有评论称:“权力部门的官员讯息资讯缺少更公开透明。设若国务院网站上,留下各个部门司长级别以上的名录和照片。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要想杜绝“假官”现象的发生,一定要让公权接受阳光的充分暴晒,并尽可能地公开官员的信息。
官员考察、访问之前,有其办事流程。无论是打电话核实,还是向上级部门求证,都有机会认清假冒官员的真面目。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上当者直到钱财被卷走,假冒者逃之夭夭,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这时,也才想到有必要先核实对方身份。
北京市二中院法官提醒,应该摒弃对特权的迷信,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按照规矩办事,诚信做人,不要想着走捷径,通过不正当途径办不正当的事情,否则很可能面临人财两空。
由此观之,既要进一步规范干部调研考察的接待程序,更要简政放权,彻底解决“要害”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然而,只要特权仍在,潜规则仍在,假官员就不会绝迹,受骗者也不一定会站出来。
赵锡永案中,不少受骗者或受骗机关被骗得团团转,其后还声称没有受损失。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新京报》、《世界新闻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南方周末》、《武汉晚报》、《大河报》、《黔中早报》、《钱江晚报》、《华西都市报》、《泉州晚报》、《扬州时报》、《太原晚报》、《三晋都市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金陵晚报》、《南国早报》、财新《新世纪》、新华网)
法治周末记者 高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