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20日,无锡市中级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
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据介绍,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银行方面表示,无锡尚德近年来饱受成本费用高企、产能利用不足、负债率大幅攀升等困扰,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公司经营严重亏损,大量债务到期不能有效偿还,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银行方面表示,由于所欠银行债务陆续到期,考虑到债务方的现实境况,以及至今未对债权银行逾期授信提出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等因素,为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采取措施,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据了解,无锡尚德对债权银行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无异议。银行方面表示,希望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整合有效资源,改善运营管理,摆脱经营困境。银行方面还希望,通过改组和完善治理结构,寻找合适的战略重组第三方,使企业重生、产业重振。
近年来,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让无锡尚德雪上加霜。尽管尚德电力近年来销售量并未减少,但亏损额与负债不断累加。2005年末,尚德电力银行贷款仅0 .56亿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亿美元。
分析
行业“优等生”为何先“下课”?
据新华社电 由中国前首富施正荣于2001年创立的无锡尚德曾创造国内光伏行业多个第一,短短1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到破产重整境地?
“裂变”式增长
无锡尚德成立后一路高速发展,曾是我国光伏行业的一个“标杆”。2002年9月首条封装线投产,年产能10兆瓦,当年12月即开始赢利。2005年在美国上市后,股价不久涨至40美元,施正荣以23亿美元成为2006年的“中国首富”。
此后,受益于欧美光伏市场的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刺激,以及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无锡尚德出现“裂变”式增长。2006年至2011年,6年间尚德电力主营收入从44.9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亿元,股价曾一度超过90美元。
到2012年底,尚德电力的年产能达2.4吉瓦,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拥有多家分公司和研发机构,在国内有多家生产基地,曾击败过欧美主要竞争对手。
多头出击冒进
业内人士指出,无锡尚德拥有良好技术、品牌,导致其一步步走向破产重整的原因,除了行业恶性价格战、国外贸易战升级、金融危机之外,也与自身决策频繁失误有关。
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 EM 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根据该长单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底仅为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 EM 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
尚德电力还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年投入3亿美元建生产线,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硅和晶硅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该项目毫无竞争力,不得不停产。
“中国的光伏产业毕竟是新兴产业,在国际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过于激进与冒失,尚德更是多头出击,冒险尝试。”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分析。据介绍,今年3月8日,尚德电力董事会已经投票罢免了施正荣董事长职务。
脱困尚存变数
光伏龙头企业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说,这次破产重整的导火索是5.4亿美元反担保,而反担保风波在去年7月就已经暴露出来,经过这半年的发酵,已经逐渐被行业消化。对于此次破产重整,业界早有心理预期,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受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影响,国内光伏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并陷入低谷。破产重整能否走出困境,不仅要看重整效果,还要看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能否改善。
资料
无锡尚德由知名的太阳能光伏科学家施正荣博士由2001年在无锡创立,从事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投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公司”,并在纽交所上市。
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一直以来,无锡尚德都是尚德电力公司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集中了尚德电力公司95%以上的产能,其光伏组件产能在2012年达到2.4吉瓦,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