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三年楼市调控用力打压需求 三年扬汤何时止沸

2013-03-02 11:39 来源:南方周末

  三年楼市调控,难破高房价魔咒

  三年楼市调控,难破高房价魔咒。 (CFP/图)

  土地供应锐减了

  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住宅用地成交量仅占推出量的六成。

  2012年,最终成为限购政策以来北京住房成交量最高的一年。可是,这一年北京的住宅用地成交量却创下了6年来的最低。

  根据《北京市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2年计划供应1200公顷商业住宅和商业服务业用地,最后只完成了三成左右;2011年和2010年完成比例是七成。

  全国的供地完成情况同样不理想。过去三年地方上报的土地供应计划完成率都不足七成。再具体到商业住宅用地的完成率时,几乎无一实现年初的计划。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住宅用地成交量仅占推出量的六成。

  “根据2006年和2009年的历史经验,土地负增长之后伴随的就是房价的又一轮上涨。”2012年9月,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据此预测北京房价又将大涨,一定程度上不幸言中。

  土地供应减少导致房子供求不平衡,进而导致房价上涨——很多房地产业界人士和专家认同这个观点,也因此经常质疑政策调控为何只限需求不增供给,“难道大城市真的没有地了?”

  “土地有,可是征地难,市场不好时卖地更难。”中原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李文杰指出,楼市调控本身也在导致地方政府可能想卖地也卖不出去,“因为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或者因为开发商预期看空”。

  卖地难也许是个事实,但归根结底仍是个价格问题。地方政府享受了多年土地财政的好日子,如今不愿以低价成交,也是土地交易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土地方面的调控,都是涉及制度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所以,从需求入手的调控恐怕相对更容易,也更现实一些。”李文杰无奈地分析道。

  “压住价格一年多”

  限购三年,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平抑期,只有大约一年半,从2011年初到2012年年中。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大多认为“限购”的效果仅仅是:“压住价格一年多”。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公司高管表示,中央和各地政府并没有利用这一段难得的价格平缓期,做到在有效区域内增加有效供给。

  所谓有效区域的有效供给,通俗的说,就是在城区内建造更多的保障房、回迁房等。这样的供给,不会拉高城区的地价房价,还能降低主城区的拆迁难度。

  以北京为例,2011年初宣布五年内三环内不再供应住宅用地,四环内不再供应保障房用地,五环外供地占2010年供地计划的85%到90%。“城区内的房子占比越来越少,而且都是商品性住房,如此稀缺的商品怎么可能不越来越贵,进而抬高整个城市的房价?”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很惋惜。

  限购三年,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平抑期,只有大约一年半,从2011年初到2012年年中。此时,限购三年中的几大重要政策都已经悉数出尽,最后一个是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要求“二套房首付款提高至六成”、“各地从严执行限购政策”。

  而在限购出台第一年,尽管炮弹一个接一个地扔,又是限购又是限贷又是提高首付,但并未让火热的楼市降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年全国新房销售额上涨了18.5%,房价相比2009年也上涨了7.2%。

  中原地产研究部在对楼市十年调控史做调查研究时发现,“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最终决定了调控政策的实际效力,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则与市场量价走势紧密相关。房价涨跌幅越大,两级政府对调控的决心和执行越统一。”

  中央政府2010年初祭出的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直到当年年底才有广州、杭州等几座城市出台了细则,北京干脆等到了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之后。

  而从2011年10月开始,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之下,又纷纷伺机救市。佛山是最早吃螃蟹的,允许市民在原限购基础上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实施时间从10月12日开始。只不过这一短命救市政策第二天就辟谣消失了。

  被戏称为史上“最温柔调控”的“新国五条”,几乎每条都是要求各地贯彻执行,究竟是真温柔还是“笑里藏刀”,究竟本届政府的收官调控会掀起多大的波澜,坊间猜测不已。而后续出台的各地细则,将给出答案。

责编:周艳博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眼看气温开始攀升,不性感怎么点燃夏日热情。要性...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七月向来是各路大片“占山为王”的时候,而这个七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