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国农村“低保”路线图 将要继续完善保障体系

2012-11-24 10:4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从2007年开始,每到月底,家住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镇年过6旬的村民杨福军都要拿上存折,到镇上的农村信用社支取95元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95元够我每月买点米面的了,只不过现在物价上涨,感觉这点钱确实有点紧,如果能再多补助一些就更好了!”尽管杨福军有些不满足,但也着实感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给他带来的实惠。

  与杨福军一样,全国农村居民目前都受惠于此项政策。但他们不了解的是,这项以农村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的社保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行曾用了近15年时间。

  试点的波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左云县率先建立农村低保试点。此外,早在1994年上海也在3个区建立了农村低保试点。

  “中央鼓励各地积极试点,但是在财政上并没有给予一定的支持,各地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曾在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工作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回忆说。

  为此,1996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鼓励各地要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并指出:“凡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地方,都应该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重点,即使标准低一点,也要把这项制度建立起来。”

  但到1998年前后,各地进行的农村低保试点实际上已经处于停顿状态。民政系统一位不愿具名人士透露,其中一个原因是地方执行不力,“当时的文件并未明确到底由哪级财政负责”。

  “当时搞试点的地方,中央财政是不掏钱的,是地方财政和乡村集体共同负担。有些地区,由于村集体经济已经解体,于是将费用转嫁给农民,加重了农民负担。”上述人士表示。

  2003年3月初,民政部向各地民政系统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对特困农民人口进行全面排查。排查的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者、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孤寡人员家庭,以及因残或缺乏劳动力致贫或因灾害或大病致贫的农村特困人口。

  民政部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舆论揣测,认为是在为下一步中央出台有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寻找依据。

  结果直到2004年初也没见新政策出台。“源于种种原因,农村低保政策当时在农村并没有能够发展成为可行的社会政策。”唐钧感叹说。

  但是,在农村是否该全面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争论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2003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报告建议,应加快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在这方面,基本不存在经济能力限制,更多的是政府决策及制度调整问题”。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